紀庸的意思、紀庸的詳細解釋
紀庸的解釋
記錄功績。紀,通“ 記 ”。《文選·顔延之<陽給事诔>》:“疏爵紀庸,恤孤表嗣。” 呂延濟 注:“紀,録;庸,功也。”
詞語分解
- 紀的解釋 紀 (紀) ì 記載:紀年。 * 。紀行(妌 )。紀實。紀念。紀傳(刵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叙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
- 庸的解釋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醫。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沒有志氣,沒有作為)。 需要:無庸細述。無庸諱言。 豈,怎麼:庸讵(豈,何以,
專業解析
"紀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記載功績、功勳,尤其指将功勳刻在碑石上以示表彰和紀念。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
本義:記載功績
- "紀"指記載、記錄,"庸"指功勞、功績。因此,"紀庸"最直接的含義就是記錄功勳、功績。
- 典出《漢語大詞典》:釋義為“記載功績”。例如,在表彰功臣或記錄重大成就的場合,會使用“紀庸”一詞來描述這一行為。
-
引申義:表彰功勳的碑刻
- 由于古代常将重要功績刻在石碑(碑碣)上以永志紀念,"紀庸"一詞也常用來指代這種記載功勳的碑石本身。
- 典出《辭源》(修訂本):釋義包含“紀功的碑碣”。這表明“紀庸”不僅指記錄的行為,也指記錄功勳的載體(碑刻)。
-
古代用法中的特殊含義
- 在更早的文獻(如《尚書》)中,"庸"有時指代勞役或功勞。"紀庸"在此語境下,可以理解為記錄勞績或功勳。
- 此用法體現了該詞在古代行政管理或封賞制度中的應用。
“紀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緊密相關的意思:一是指記錄、記載功勳或功績的行為;二是指承載這種記錄的碑石(紀功碑)。其核心始終圍繞着對功績的表彰和銘記。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提供“紀庸”作為“記載功績”的核心釋義。
-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 提供“紀庸”包含“紀功的碑碣”的釋義,明确了其指代碑刻實物的含義。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 提供“庸”的古義(功勞、勞績)及“紀”的記載義,共同構成“紀庸”的詞義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紀庸”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詞語解釋
-
基本含義
“紀庸”指“記錄功績”,其中“紀”通“記”,意為記載;“庸”指功績或功勞。該詞源自《文選·顔延之〈陽給事诔〉》中的“疏爵紀庸,恤孤表嗣”,呂延濟注:“紀,録;庸,功也”。
-
字義分解
- 紀:本義為紀律、法度,但在此處通假為“記”,表示記錄。
- 庸:指功績、平常之事,引申為需要被記載的功勞。
二、相關背景
“紀庸”在古籍中多用于表彰功績的語境,例如古代诔文或史傳中記載人物貢獻的場合。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曆史文本分析中。
三、其他關聯信息
部分資料提到“紀庸”是近代學者紀果庵的原名。紀果庵(1909-1965)是河北薊縣人,曾任教于江蘇師範學院(今蘇州大學),著有《兩都集》等。此為人名用法,需與詞語本義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紀果庵的生平或“紀庸”在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本軍不能自拔才守草率收兵長江三角洲樔處赤芾持牢純仁楚山大憝雕檻斷紅惡惡實實風透憤厥浮光躍金感覺酣醑華誣繪飾鹄韻狡佞澆湻接地矜急禁樓迥勝計日程功痾癢孔繇昆崗累蘇積塊樂民冷坐犂耕履潔面别秘吝能樣洽浃鎗摐骞騰谯怒齊司封染輿潤滑油僧佉善聽勝出師子床守母刷涕鎖桔台光讨說香片象系纖凝諧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