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记的意思、硕记的详细解释
硕记的解释
广博的记载。 晋 郭璞 《<方言>序》:“辨章风謡而区分,曲通万殊而不杂,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也。”
词语分解
- 硕的解释 硕 (碩) ò 〔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 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硕 (碩) í 古同“石”,形容坚固。 笔画
- 记的解释 记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符号,标识(?):印记。标记。记号。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
专业解析
“硕记”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及特定文献来理解。根据古籍记载,“硕记”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
指对经典著作的考辨与订正记录
- 字义溯源:
- 硕:本义指头大,引申为“大”、“充实”、“坚固”,在学问上可指“学识渊博”、“精深”。(来源:《说文解字·页部》:“硕,头大也。”)
- 记:本义指记录、记载,也指一种文体,用于记载、辨析事物或抒发见解。(来源:《说文解字·言部》:“记,疏也。”段玉裁注:“谓分疏而识之也。”)
- 合成释义:将“硕”与“记”结合,“硕记”可理解为“博学之士(或学识精深者)所作的考辨、订正、疏解性质的记录或著作”。它强调对前人典籍(尤其是经典)进行深入辨析、纠正讹误、阐发义理的工作成果。
- 文献例证:清代学者惠栋(1697-1758)著有《周易本义辨证》,此书在流传过程中亦有别称为《周易本义辨证硕记》或简称《硕记》。该书即是对朱熹《周易本义》进行详细考辨、订正的著作,符合“硕记”作为考辨订正记录的含义。(来源:清代文献记载及后世学术研究,如《清史稿·艺文志》及惠栋相关研究著作)
-
特指明代朱谋㙔所撰《水经注笺》的刊误补正之作
- 专有名词:明代学者朱谋㙔(字郁仪)著有《水经注笺》,是研究《水经注》的重要著作。后人(或朱谋㙔本人/合作者)又撰有《水经注笺刊误》一书,此书在部分文献中也被称为《硕记》。其内容主要是对《水经注笺》本身进行校勘、订正和补充说明。(来源:明清时期目录学著作如《千顷堂书目》,以及郦学(《水经注》研究)史相关研究,如陈桥驿《水经注研究》)
“硕记”是一个具有特定学术背景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学识渊博者对经典或重要著作进行考辨、订正、疏解后形成的记录或专门著作。它体现了传统学术中严谨的考据精神和辨伪订讹的功夫。在现代汉语中已极为罕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尤其是经学、历史地理学)的学术语境中,特指上述两类著作或其体现的学术工作性质。
网络扩展解释
“硕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硕记”指广博的记载,由“硕”和“记”两字组成:
- 硕:本义为“大”,引申为“广博、深远”。例如《方言》序中提到的“不刊之硕记”,即强调记载的宏大与不可磨灭。
- 记:意为记录、记载,此处指文献或文字记录。
二、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的《<方言>序》:“辨章风謡而区分,曲通万殊而不杂,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也。”,此处用“硕记”形容《方言》一书内容广博且具有重要价值。
三、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硕记”已非常罕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学术语境中。需注意与“硕士”“记录”等现代词汇区分。
四、相关扩展
- “硕”的其他含义:除“大”外,还可指学位(硕士)或坚固(古同“石”)。
- “记”的常见用法:如记忆、记事、日记等。
如需更详细古籍原文或考证,可参考《方言》及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巴巴儿的白蛇拜位宝煤逼债剗弃婵嫣丁丁光光恶心钱发痴梵策烦聒非谤膹炙浮没告竭梗化钩锁骨悍顽含珠和随鹤文鸿笔丽藻滑货接煞劫运禁卫军肌石酒太公急义拘梗癞痢蓝田酪酒李八百璘彬蚂蚁缘槐明良骈傍铺炕契勘情灵七緵布散气色数儿设令圣籍升幂沈屈十地收看衰索送子观音塔庙淌眼抹泪探马赤头厅握君遐声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