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糙米稀飯。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 玄 之初奔也,經日不得食。左右進麤粥,咽不下。”
“麤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該詞常被用作成語,比喻做事不細緻、敷衍潦草。例如形容工作态度粗糙馬虎,缺乏精細處理()。
《水經注·江水二》記載:“玄之初奔也,經日不得食。左右進麤粥,咽不下。”此處“麤粥”既指粗陋的粥食,也暗含境遇窘迫之意()。
需注意“麤”為生僻字,現代漢語中多寫作“粗”。該詞屬于書面用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文或特定修辭場景。
麤粥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制作麥粥時煮得過于稠厚的樣子。麤粥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麥”和“米”,其中“麥”是整個詞語的偏旁部首,表示與麥相關的意思;“米”則是詞語的本義。麤粥的總筆畫數為10畫,拆分方式為首尾相連的形式。
在漢字的來源方面,麤粥是在古代衍生出來的一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這本古代文獻之中。它描述了煮麥粥時因煮得過久而變得稠厚的樣子。麤粥在現代漢字中的繁體形式為「麤粥」。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麤粥的字形會有所不同。如在《康熙字典》中,麤粥采用了稍有差異的字形「麤粥」。這證明了漢字在演變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變化。
以下是麤粥在句子中的例句:
1. 我做的麤粥非常稠厚,吃起來更加可口。
2. 喜歡喝稠厚的麤粥的人,通常會添加更多的米。
麤粥的組詞中可以用到的詞語包括:麥粥、稠厚、煮、可口等等。麤粥的近義詞可以是:稠粥、濃粥。而與麤粥相反意思的詞語可以是:稀粥、清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