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裁诏的意思、裁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裁诏的解釋

謂替皇帝起草诏書。 唐 李嘉祐 《和張舍人中書宿直》:“裁詔催添燭,将朝欲更衣。” 元 袁桷 《壽李承旨四十韻》:“玉署親裁詔,青蒲獨奉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裁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替皇帝起草诏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裁”和“诏”組成:“裁”指對文字進行剪裁、拟定,“诏”即皇帝發布的命令或文書。因此,“裁诏”特指為皇帝起草诏書的職責或行為。

  2. 曆史用例

    • 唐代例證:李嘉祐《和張舍人中書宿直》中“裁诏催添燭”一句,描述中書舍人連夜起草诏書的情景,體現其職務重要性。
    • 元代例證:袁桷在《壽李承旨四十韻》中用“玉署親裁诏”形容官員在翰林院草拟诏書的場景。
  3. 相關延伸
    該詞常見于描述古代中央文官(如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的職責,強調其參與國家政令制定的職能。部分文獻也将“裁诏”與“奉宸”(侍奉皇帝)并列,凸顯起草诏書者的特殊地位。

  4. 近義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拟诏”“草诏”,而“奉诏”“宣诏”則側重诏書的傳達與執行,與起草環節形成對比。

“裁诏”是古代官員代皇帝起草诏書的專稱,反映了皇權制度下文書運作的特定流程。如需了解更全面的曆史背景,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裁诏》的意思、拆分、來源和古代寫法 段落1 — 裁诏的意思: 裁诏是指君主或者上級官員根據情況所做的判決、決定或命令。它用來管理和指導社會中各種事務的進行。 段落2 — 裁诏的拆分和筆畫: 裁诏包含兩個字:裁和诏。裁由衣和斤兩部首組成,共有12畫。诏由讠和召兩部首組成,共有12畫。 段落3 — 裁诏的來源: 裁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方文書和文件。在古代,君主或官員會用筆寫下命令和判決,然後派遣使者将其送至各處。這些文書和文件就被稱為裁诏。 段落4 — 裁诏的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裁诏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裁诏」。 段落5 —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裁诏的古代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上還是保留了現代的寫法。 段落6 — 裁诏的例句: 1. 君主根據裁诏,賜予了勇敢戰士一塊金牌。 2. 裁诏發布後,各部門必須按照要求迅速行動。 段落7 — 裁诏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裁決、诏書、裁定 近義詞:命令、公告、布告 反義詞:請願、申訴、質詢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