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感荷的意思、感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感荷的解釋

感謝。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祇奉恩命,憂愧增灼,不勝感荷屏營之情。” 唐 盧仝 《月蝕詩》:“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方孝孺 《與邵真齋書》之四:“遠貽藥物,感荷厚意,曷日而忘。”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 喬峰 事蒙如此鄭重保證,不勝感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感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謙敬色彩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為對他人給予的恩惠或幫助心懷感激并自覺承受。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字義拆解

    • 感:本義為“内心受觸動”,引申為“感激”(如《說文解字》:“感,動人心也”)。
    • 荷:原指“背負”,引申為“承受恩惠”(如《左傳·昭公七年》:“其子弗克負荷”),此處表謙卑地接受他人情誼。

      二字組合強調“因受惠而心生感動,并自覺承擔這份情義”,情感層次較“感謝”更豐富。

  2. 詞義特征

    • 謙敬性:隱含受惠方對施恩者的尊敬與自我謙抑(例:“感荷隆情”)。
    • 書面性:多見于文言或正式文書,現代口語極少使用。
    • 情感重量:多用于重大恩惠或深厚情誼,情感強度高于普通緻謝。

二、典型用法與語境

  1. 句式結構

    • 主謂式:主語為受惠者(常省略),賓語為恩惠内容。

      例:感荷高誼,沒齒不忘。(《古代書儀辭典》)

    • 作謂語:直接表達感激之情。

      例:承蒙相助,感荷不盡。(《漢語謙敬語辭典》)

  2. 適用場景

    場景類型 例句 情感指向
    書信結尾緻謝 謹此布謝,感荷何極! 對長輩/尊者的敬意
    接受饋贈或提拔 感荷薦舉之恩,敢不效犬馬之勞 對機遇的珍重
    回應重大幫助 活命之恩,感荷涕零 深度的感恩與謙卑

三、文化内涵

  1. 禮教思想的體現

    源于儒家“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倫理觀,反映傳統社會對“知恩”“報恩”的道德要求(參考《禮記·曲禮》關于“禮尚往來”的論述)。

  2. 謙敬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蒙賜”“承教”“拜領”等詞同屬漢語謙敬語系統,通過自我貶抑(如以“荷”喻己為負重者)表達對施恩者的尊崇(《漢語禮俗詞彙研究》)。


四、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語境中,“感荷”主要用于仿古文體、曆史題材創作或特定禮儀文書(如傳統文化活動緻辭)。日常交流可替換為“深感厚恩”“銘感五内”等,以兼顧莊重與通俗性。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感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感恩、感謝,主要用于書面表達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用法與例句

  1. 古代用法
    多出現在書信或文人文言中,表達鄭重感謝。例如:

    • 南朝宋·鮑照:“不勝感荷屏營之情。”
    • 唐·盧仝:“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
    • 魯迅:“喬峰事蒙如此鄭重保證,不勝感荷。”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仍有文獻或正式場合沿用。例如:

    • “接到惠賜年糕,甚為感荷。”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4)将“荷”解釋為“荷花”,認為“感荷”是“感受荷花之美”,這屬于誤拆詞義。實際上,“荷”在詞中取“承恩”之意,與植物無關。需注意區分。


近義詞與關聯詞


“感荷”是典型文言詞彙,強調對恩惠的鄭重緻謝,現代多用于書面或引用古籍。使用時需注意讀音(hè)及語境,避免與“荷花”的“荷”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媕阿白洋澱罷免寶鈔八字須備完參涉搽旦車笠之盟綢緞處心積慮蹿勁瘯癳蹉動饤簇敵飲風不鳴條鳳函撫孤恤寡幹績鈎缗國宅黑業花林粉陣幾密凈軍酒盌舅兄客觀唯心主義孔雀東南飛類犴立部伎力政廬兒緑秋門流棉薄冥寞辇辂甯考牛頭不對馬面弄筆攀橑平解檾蔴塊傾搖懈弛曲終奏雅扇月神匾手痕碑雙門斯文掃地訟學團圞望郎吾公香花笑青吟翠孝竹卸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