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順則的意思、順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順則的解釋

順從法則。《國語·周語中》:“以義死用謂之勇,奉義順則謂之禮,畜義豐功謂之仁。” 唐 元結 《治風詩·至理》:“理何為兮,系修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順則。” 唐 賀知章 《唐禅社首樂章·太和》:“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順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遵循法則或原則,強調對既定規則、道德規範或自然規律的遵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順則”在古典文獻中多用于強調對禮法、道德的遵從:

  1. 《國語·周語中》
    “以義死用謂之勇,奉義順則謂之禮”,意為遵循道義和法則即為“禮”的體現。
  2. 唐代詩文
    賀知章《唐禅社首樂章·太和》中“列祖應命,四宗順則”,指先代帝王遵循天道法則。

三、現代延伸


四、擴展知識

“順”的單獨含義更廣泛,可指趨向同一方向(如順風)、沿循(如順藤摸瓜)或服從(如孝順)。而“順則”更側重對抽象規則的遵循,體現儒家“克己複禮”的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用法,可參考《國語》或唐代詩文選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順則》的意思

《順則》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它的意思是依照規則、順從法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順則》的拆分部首是皿和木,它的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順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書經》中,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在《論語》中,孔子強調了順應道義、順應天命的重要性。後來,這個詞彙逐漸演變成了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語。

繁體

《順則》的繁體字為「順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順則》與現代稍有差異,基本結構保持一緻。在古代的《順則》中,一般使用豎體書寫,并且筆畫有些微的變化。

例句

1.做人要遵守社會的規則和法律,要懂得《順則》。 2.領導的決策是我們員工必須《順則》的。

組詞

遵順、依順、順從、順理成章。

近義詞

遵循、服從、依從、遵從。

反義詞

違背、逆行、不從、不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