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靜寡欲的意思、廉靜寡欲的詳細解釋
廉靜寡欲的解釋
廉:品行端正;靜:脾氣平和;寡欲:欲望很少。指人的品德高尚,性格平和,沒有什麼奢望。
詞語分解
- 廉靜的解釋 謂秉性謙遜沉靜。《南史·傅昭傳》:“ 明帝 踐阼,引 昭 為中書通事舍人。時居此職者,皆權傾天下, 昭 獨廉靜無所幹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趙 郡 李崿 伯
- 寡欲的解釋 少私欲;節欲養心并善于寡欲。;;《孟子;盡心下》詳細解釋見“ 寡欲 ”。亦作“ 寡慾 ”。節制欲望;欲望少。《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北齊書·王昕傳》:“﹝ 王昕 ﹞性閒淡寡欲,雖王事鞅掌
專業解析
“廉靜寡欲”是漢語中用以描述個人品德修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廉潔、心境平和與節制私欲三層特質。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廉”指品行方正、不貪財物,“靜”為内心安甯、不躁動,“寡欲”則出自《道德·經》“少私寡欲”思想,強調減少個人欲望的追求。綜合來看,該詞常用于形容為官者或士人具備清廉自守、淡泊名利的品格。
從構詞溯源分析:
- 廉:《說文解字》釋為“仄也”,原指堂屋側邊棱角分明的建築特征,後引申為道德層面的正直不阿。《漢典》引《周禮》注“廉者,潔不濫濁也”,強調其清白内涵。
- 靜:甲骨文象形為“争”字加“青”聲,本義為色彩明淨,後演變為心态層面的安甯。《漢語大詞典》例舉《大學》“靜而後能安”的修養觀,體現儒家對心境平重視。
- 寡欲:語出《道德經》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家主張通過克制欲望達到精神自由,該理念後被儒家吸收為修身要義,《四書章句集注》中朱熹特别強調“寡欲為養心之本”。
該詞的典型用例可見《明史·循吏傳》:“(某官員)性廉靜寡欲,莅政寬平。”此語境中既包含為官清廉的職業操守,也涵蓋個人生活簡樸的道德境界。當代《中華傳統美德辭典》将其列為古代士大夫理想人格的重要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廉靜寡欲”是一個形容人品德與性格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字義分解
- 廉:指品行端正、廉潔自律。
- 靜:意為性格平和、不浮躁。
- 寡欲:指欲望極少,不貪求物質或名利。
綜合釋義
形容人品德高尚,性情淡泊,沒有過多的世俗欲望。例如《明史·諸王列傳》中提到:“性廉靜寡欲,淑人熊氏早卒,不再娶,獨處齋閣者二十六年”,用以描述人物淡泊自律的品性。
相關對比
- 清靜寡欲:強調内心清淨、減少欲望(出自《後漢書·任隗傳》)。
- 恬靜寡欲:側重心靜如水、超脫世俗的平和心态。
用法與意義
該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形容人淡泊名利、克己守正的精神境界,適用于文學或曆史人物評價中。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搬家薄少北邊崩心編譯标揭暢懷長籲車過腹痛成室塵混遲命赤舌賜命雕霞度支而公風風勢服享攻其不備孤零姑壻涵澹恒交化手毀頓濺淚驕霸接連不斷酒直疾言遽色聚沙成塔刻覈空急空巴掠役兩肋插刀靈獻綸閣賣錢墓表木禺女真文撲鼕鍬锸青樓衫子奢宕沈氛熟戶水性屬毛離裡樹栽栽松棚隨方特輯吐握彎碕微殺文藝吓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