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圖識的意思、圖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圖識的解釋

謂以圖作标記。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叙畫之源流》:“ 顔光祿 雲,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圖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圖識(tú shí)指以圖作标記,屬于古代對圖形符號的記載方式。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書中提到顔光祿将“圖載”分為三類:

  1. 圖理:卦象等象征性符號;
  2. 圖識:文字、字學類的标記;
  3. 圖形:具體繪畫形象。

二、應用場景

  1. 古代文獻:常用于描述通過圖形與文字結合的方式記錄事物,例如地圖标記、碑文符號等。
  2. 現代教育:衍生出“看圖識字”等教學方法,通過圖像輔助文字學習。

三、相關擴展

四、權威來源

主要依據唐代文獻《曆代名畫記》及權威詞典解釋(如滬江詞典)。其他網頁如詩詞古文網、查字典等補充了造句和擴展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圖識的意思

圖識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圖和識。圖在這裡表示圖像、圖畫,識表示認知、識别。因此,圖識可以指認識圖像、通過圖像進行認知和識别的能力。

圖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圖識的拆分部首是⺮(竹字頭)和讠(言字底),其中⺮作為部首位于左邊,讠作為部首位于右邊。圖識的總筆畫數為14畫。

圖識的來源

圖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當初的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界中的物體和動植物等,抽象出相應的象形符號來表示物體的特征和含義。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演變,這些象形符號逐漸演化為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漢字。

圖識的繁體

圖識的繁體字為「圖識」,在形狀上與簡體字稍有差異,但意思和拼音都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字的時候,漢字的形态和結構與今天有所不同。例如,「圖」字在古代書法中的寫法較為繁複,包含了更多的筆畫。古人對漢字的書寫注重形式的美感和藝術性,所以字形在不同曆史時期存在變化。

圖識的例句

1. 他具有很強的圖識能力,可以憑借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精确的圖像。

2. 學習圖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和理解周圍的事物。

圖識的組詞

1. 圖像識别:指通過計算機等設備,對圖像進行分析和判斷,實現自動識别和辨認的功能。

2. 圖像處理:指對圖像進行數字化處理,包括增強、修複、壓縮等技術,以改善圖像質量或提取有效信息。

圖識的近義詞

1. 圖像識别

2. 圖像認知

圖識的反義詞

1. 圖像迷失

2. 識圖不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