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人才。《漢書·史丹傳》:“若乃器人於絲竹鼓鼙之間,則是 陳惠 李微 高於 匡衡 ,可相國也。”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器人,取人器能也。” 唐 劉禹錫 《董氏武陵集紀》:“兵興以還,右武尚功,公卿大夫以憂濟為任,不暇器人於文什之間。”
"器人"的漢語詞典釋義
"器人"在現代漢語中并非常用獨立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或特定構詞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典籍記載,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量才用人
指根據人的才能、特長予以任用或評價。
來源:《資治通鑒·漢紀》載曹操語:"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欤!" 其中"功能"即強調才能("器")與用人("人")的結合。
有才能的人
"器"指才幹、器量,"器人"即才能出衆者。
來源:《後漢書·陳寵傳》:"朝廷器人,宜登顯位",此處"器人"指可擔當重任的人才。
現代語境中,"器人"常為"機器人"的誤寫或簡稱(如"工業器人")。但需注意:
結論:"器人"屬古漢語複合詞,核心含義圍繞"才能"與"用人",現代使用需嚴格區分于"機器人"。學術引用建議優先依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器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器人”指選拔人才或根據才能任用人才,強調根據個人的能力、特長進行選拔。例如《漢書》中提到“器人於絲竹鼓鼙之間”,意為在音樂領域選拔有才能的人。
《漢書·史丹傳》
原文提到通過音樂才能選拔人才:“若乃器人於絲竹鼓鼙之間,則是陳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國也。”
注:顔師古引如淳的注解“取人器能也”,進一步說明“器人”即根據才能任用。
唐代劉禹錫的《董氏武陵集紀》
文中提到戰亂時期重視軍事才能,無暇在文學領域選拔人才:“不暇器人於文什之間”。
“器人”是古代對人才選拔的專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研究古文時建議參考《漢書》《全唐文》等原始文獻,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挨排暗沙半産半夜被衣壁間蛇影冰鮮部長會議枨觸成昆鐵路襯衫赤萍傳譯貙獌賜慰代行疊聲方弘鋒铄幹女兒孤背咕弄行伍出身橫貫皇儀化學劃一回節回天火燙犍度講制絞鋒濟事康勝款式浪人劍涼葉柳街花巷戮辱鑢錯屢屢麥酒南面稱尊嗯哎鳥觜淺言起蹷清清謹謹七驺入室昇堂散馬休牛升除士論飾馔松糕逃比土偶人為魚五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