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笏牀的意思、笏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笏牀的解釋

《舊唐書·崔神慶傳》:“ 開元 中, 神慶 子 琳 等皆至大官,羣從數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家宴,組珮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於其上。”後因以“笏牀”為子孫多作顯官的典故。 清 趙翼 《哭劉瀛波總戎》詩:“儒将風流鈴閣靜,郎君才藻笏牀聯。”自注:“公三子皆榮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笏牀”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官員家族顯赫的象征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出自《舊唐書·崔神慶傳》。據記載,唐代開元年間,崔神慶的子孫(如崔琳等)多任高官,家族顯赫。每逢家宴時,衆人将所持的笏闆(古代官員上朝時記錄要事的闆子)堆疊在床榻上,形成“笏牍重疊”的景象。這一場景成為後世形容家族世代為官的典故。

  2. 字詞本義

    • 笏:古代官員使用的狹長闆子,材質多為玉、象牙或竹片,用于記錄朝見事宜。
    • 牀:同“床”,指榻或台架。
      組合後字面意為“放置笏闆的床榻”,後引申為家族官宦衆多的代稱。
  3. 象征意義
    該詞常用于贊頌家族人才輩出、世代顯貴,尤其強調子孫連續擔任高官的社會地位。例如,清代詩詞中可能用“笏牀滿案”形容門第榮耀。

  4. 相關擴展
    在成語或文學作品中,“笏牀”常與“簪纓世胄”“朱門繡戶”等詞并用,強化家族顯赫的意象。此外,其典故也反映了唐代士族門閥制度的影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查閱《舊唐書》原文或唐代世家大族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笏牀》的意思

《笏牀》(hù chuáng)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供官員在朝廷會議上使用的一種裝飾精美的桌子。該詞可指一個具體的家具,也可以泛指朝廷會議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笏牀》這個詞的部首是“⺮”和“牛”。其中,“⺮”是“竹子”的上部分,表示竹子的特征,“牛”則代表形狀較大重的物體。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3,拆分成“⺮”(5畫)和“牛”(8畫)。

來源和繁體

《笏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中國古代官員參加朝廷會議時所使用的特殊桌子。桌子上鑲嵌着象牙、珠寶等裝飾,非常華麗精美,具有權威性和儀式感。繁體字為「笏牀」,在繁體漢字中保留了原詞的意義和形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

《笏牀》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差異。在古代,「笏」的上部分寫作一個小竹子,下部分寫作絲,代表笏子是由竹子和絲交叉編織而成;而「牀」的寫法則和現代一樣。

例句

1. 在古代,官員們在朝廷會議上使用的《笏牀》都是十分珍貴和精美的家具。

2. 每當會議開始,官員們就會依次坐在《笏牀》前,準備着開展讨論。

組詞

1. 朝廷:指的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官方機構和行政中心。

2. 官員:指在政府機構中擔任職務或任命的人員。

3. 裝飾:指用美化的方法來裝修或修飾物體。

4. 珍貴:形容非常寶貴、稀少的東西。

近義詞

1. 朝堂:指的是朝廷進行具有公共性的政府會議和活動的地方。

2. 宴會:指邀請賓客、朋友共聚一堂進行慶祝或交流的活動。

反義詞

1. 平凡:指普通、尋常,沒有特殊之處。

2. 破舊:形容物品因壽命長或使用不當而變得年久失修、破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