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指地獄中的一種刑具。《法苑珠林》卷一一一引《佛藏經》:“入僧房,已復見諸比丘坐於火牀,互相扴捶,肉盡筋出,五藏骨髓,亦如燋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冥王益怒,命置火牀。”
“火牀”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佛教術語
在佛教經典中,“火牀”指地獄中的一種刑具,用于懲罰罪孽深重之人。如《法苑珠林》描述罪人“坐于火牀,互相扴捶,肉盡筋出”,形象描繪了其殘酷性。清代《聊齋志異·席方平》也提到冥王用火牀施刑,強化了其地獄刑具的屬性。
引申比喻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家庭遭遇火災導緻家破人亡”的災難象征,強調火災對生活的毀滅性影響。此用法多用于形容涉及家庭的重大不幸事件。
注意差異
需注意兩種解釋的來源差異:佛教定義源自宗教經典和文學作品,而“家庭災難”的比喻多見于現代詞典,可能為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側重。
若需進一步考證佛教經典或文學用例,可參考《法苑珠林》《聊齋志異》等原著。
《火牀》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火焰燃燒的床”。它描述了床上燃燒的火焰場景。
《火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火(火,火部)和牀(千字旁)。
火的筆畫數為4,牀的筆畫數為7。
《火牀》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小說和戲曲。它通常用來形容戰場上的火勢和火災。
《火牀》的繁體寫法為「火牀」。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對于《火牀》這個詞而言,古時候可能會寫成「火床」。
1. 在戰場上,敵方的營帳被點燃,火牀将整個營地照亮了。
2. 她在火牀邊躺下,溫暖的火焰讓她感到安心。
1. 火焰
2. 火勢
3. 火災
4. 火炬
5. 火盆
6. 火光
1. 火床
2. 燃燒的床
1. 冰牀
2. 冷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