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頭的意思、頓頭的詳細解釋
頓頭的解釋
磕頭。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巴郡太守太山但望》:“﹝ 但望 ﹞辭謝太守太尉 李固 ,謝與相見,頓頭流血。” 唐 韓愈 《孟東野失子》詩:“大靈頓頭受,即日以命還。”《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二年》:“汗妻 乙氏 及 盛妃 皆泣涕請 盛 於汗, 盛妃 復頓頭於諸兄弟。”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網絡擴展解釋
“頓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磕頭,即古代行禮時以頭觸地的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dùn tóu
- 釋義:指以頭叩地表示恭敬或請罪的禮節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二、引證解釋
- 漢代用例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但望)辭謝太守太尉李固,謝與相見,頓頭流血。” 描述官員但望因謝罪而叩頭至流血的情景。
- 唐代用例
韓愈在《孟東野失子》詩中寫道:“大靈頓頭受,即日以命還。” 此處“頓頭”表達對神靈的敬畏。
- 史書記載
《資治通鑒·晉紀》提到:“汗妻乙氏及盛妃皆泣涕請盛於汗,盛妃複頓頭於諸兄弟。” 反映古代家族内部的禮儀。
三、用法說明
- 語境: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現代口語中已較少使用。
- 情感色彩:通常帶有鄭重、懇求或謝罪的意味,如“頓頭流血”強調極度誠懇或悔過。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見,但在研究古代禮儀、文學解讀時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風俗通義》《資治通鑒》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在漢語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突然終止、停止或被打斷的狀态。比如,在一場激動的演講中,如果演講者突然忘記了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可以說他的演講在那一刻頓頭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頓頭》這個詞的部首是「頁」,也就是表示紙的那個部分。根據這個部首,這個詞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頓頭》這個詞的來源和起源比較模糊,它是常用于口語中的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突然的中斷或停頓。
繁體:
《頓頭》這個詞的繁體字是「頓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如果要以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來書寫《頓頭》,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筆劃形式。具體如何書寫需要參考古代字典或專門的字形資料。
例句:
他開車的時候頓頭看到前方有一隻小動物跑過。
她突然頓頭停下來,好像想起了什麼事情。
組詞:
頓時、時光頓住、頓悟、頓足捶胸。
近義詞:
突然、突兀、戛然、猛然。
反義詞:
連續、持續、延續、不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