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寮的意思、散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寮的解釋

閑散的官吏。 唐 李紳 《蘇州不住遙望武丘報恩兩寺》詩:“官備散寮身卻累,往來慚謝二蓮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閑散的官吏”,即沒有固定職務或處于非核心職位的官員。該詞多用于唐代文獻,如李紳《蘇州不住遙望武丘報恩兩寺》詩中提到:“官備散寮身卻累,往來慚謝二蓮宮。”。

  2. 字義分解

    • 散(sàn):此處取“閑散、無固定職務”之意,與“聚集”相對。
    • 寮(liáo):原指小屋或官署,引申為官吏的泛稱。
  3. 語境與用法
    該詞帶有一定自謙或描述性色彩,常用于表達官員雖居職位但事務清閑,或暗含對仕途邊緣化的感慨。例如李紳詩中,以“散寮”自指,暗示雖為官員卻身負瑣務的無奈。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全唐詩》或唐代職官制度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寮

散寮,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散(散字頭)和寮(寸字旁),共計九個筆畫。

散寮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在古代,寮原指官署、單位或是官員的住處,有時還指官吏。而散也有分散、離散的意思。因此,散寮在古代的含義是指官員離職、解散官署或是解散單位。

在繁體字中,散寮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散寮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基本上是相似的。有些古代典籍中,散寮被寫作「散廖」或「散寥」。

以下是一些關于散寮的例句:

1. 隋代官員散寮後,紛紛返鄉務農。

2. 這個單位經過散寮後,重新組建了一個更為高效的團隊。

散寮的組詞有很多,比如散發、散居、疏寮等。近義詞包括解散、撤銷、離職等,而反義詞則有組建、成立、到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