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貸。 宋 樓鑰 《文林郎監泰州鹽倉周大老降兩資放罷制》:“詳究始末,失職已多,而又不能自别于貣貸之嫌,再鐫厥官,歸務循省。”
“貣貸”一詞中的“貣”是“貸”的古字,二者在含義和用法上有密切關聯。以下是詳細解釋:
貣(dài)
貸(dài)
“貣貸”可理解為古代借貸行為的表述,常見于文獻中。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貣”的筆順或“貸”的詳細演變,可參考《說文解字》或相關漢字研究資料。
《貣貸》(zhèng dài)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為借貸、債務。
《貣貸》由部首貝(貝)和也(也)組成,共7畫。
《貣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周禮·地官司徒》:“貸債不歸,縣長作責。”意為借債不歸還,縣令便進行擔保。
《貣貸》的繁體字為「貣貸」。
在古代,漢字《貣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主要是形狀和結構上的變化。然而,這種變化不影響詞義,隻是因為曆史和書寫風格的變遷。
1. 他向銀行申請了一筆責貸來購買房産。
2. 這家公司目前面臨巨額的責貸壓力。
1. 責任責(承擔責任)
2. 責難(責備批評)
3. 債務責貸(負債和借貸)
1. 借貸
2. 負債
3. 債務
1. 償還
2. 償清
3. 償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