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材的意思、官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材的解釋

亦作“ 官才 ”。1.按照才能授予官職;任用有才能的人為官。《禮記·王制》:“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 鄭玄 注:“辨其論,官其材,觀其所長。” 孔穎達 疏:“觀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是準拟其官以其材,故雲官材也。”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官才任賢,羣善必舉。”《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夫官才用人,國之柄也。故銓衡專於臺閣,上之分也;孝行存乎閭巷,優劣任之鄉人,下之叙也。”

(2).作官者的才能。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周 進士必辨官材, 漢 弟子員必儀狀端正, 唐 文武選必體貌豐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官府所需的人才或官吏的才能。這個詞體現了古代對官員選拔和能力的雙重關注。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1. 官府所需的人才:

    • 這是"官材"最直接的含義。"官"指官府、官職,"材"指有才能的人或材料。合起來指符合官府選拔标準、具備擔任官職所需才能的人。這層含義強調人才的選拔與任用。
    • 引用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此義項,釋義為:"官府所需的人才。"
    • 例證: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诏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三曰進賢,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貴,七曰達吏,八曰禮賓。" 鄭玄注:"賢,有善行也。能,多才藝也。... 進賢,謂獻其賢能之書于王也。使能,不使以官材。" 這裡的"官材"即指具備擔任官職才能的人(鄭玄注雖未直接解"官材",但上下文明确區分了"賢"、"能"與官職所需才能的關系)。
  2. 官吏的才能:

    • 此義項側重于官員本身所具備的才能、才幹、能力。"官材"在這裡指為官者治理政事、履行職責所應具備的素質與本領。
    • 引用參考: 《漢語大詞典》也收錄此義項,釋義為:"作官的才能。"
    • 例證: 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常隱含在對官員評價或選拔标準的論述中。例如,談論某人是否勝任某官職時,會考察其"官材"如何。

詞源與演變:

現代用法:

"官材"是一個古語詞,主要包含兩層緊密相關的含義:一是指官府選拔任用所需的有才能的人;二是指官吏本身所具備的治理才能和本領。這個詞集中體現了古代對官員選拔制度和個人為官素質的雙重關注。

網絡擴展解釋

“官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核心含義(源自經典文獻)

  1. 選拔人才
    指根據才能授予官職,體現古代選賢任能的制度。如《禮記·王制》記載:“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 鄭玄注解為“辨其論,官其材”,即通過考察才能确定官職任命。

  2. 官員的才能
    亦可指為官者自身的能力素養,如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中“官才任賢”即強調官員才能與賢德并重。

二、引申含義(現代語境)

  1. 貶義用法
    現代偶爾被引申為“官員的財物”,用于批評貪污腐敗現象,如“形容官員以權謀私”。但此用法非古籍原意,需注意語境區别。

三、詞源辨析

建議在古籍閱讀中優先采用“選拔人才”或“官員才能”的釋義,現代語境下若涉及貶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哎哈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部列常理愁慕丑正慈武挫屈度化兌換券風信旗風雪夜歸人浮來暫去海産好樣的河狸浣濯彙報近垧祭文吉辛覺帝拘欄琚瑀考辭苛虐铿镗苛忮口水酷待兩譽兩院黎母理直氣壯羅錦幕南品牌麡床岐峻蚯螾跂坐三推沙蠶膳葷社會青年設行侍奉視印宋瓷慫惥堂舅陶墟團支部頹墊土事逶迤無氣分閑員銷郁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