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的意思、廣州市的詳細解釋
廣州市的解釋
廣東省省會。在省境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西、北、東三江彙合處,京廣、廣九、廣茂三鐵路交點。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古稱楚庭。1918年設市政公所,1925年設市。人口385萬(1995年)。為中國南方重要城市,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工商業發達,特産以象牙雕刻、玉雕、廣彩、廣繡、檀香扇等著名。黃埔港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港。自1957年起,每年兩次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此舉行。1984年辟為對外開放城市。名勝古迹有光孝寺、六榕寺、越秀山、白雲山和黃花崗、中山紀念堂、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等。有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
詞語分解
- 廣的解釋 廣 (廣) ǎ 指面積、範圍寬闊,與“狹”相對:寬廣。廣博。廣義。廣漠。廣袤(東西稱“廣”,南北稱“袤”,指土地面積)。廣廈。 多:大庭廣衆。 擴大,擴充:推廣。廣開言路。 狹 廣 ā 同“庵”,多
專業解析
廣州市是中國廣東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地處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域,具有深厚的曆史底蘊和現代都市功能。該名稱由“廣”“州”“市”三部分構成:
- “廣”源自宋代行政區劃“廣南東路”的簡稱。北宋時期将嶺南地區劃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東路”轄境包含今廣東大部分區域,“廣”字由此成為廣東地域的代稱。
- “州”為古代行政區劃單位,起源于秦漢時期的“九州”制度,後演變為地方行政建制。廣州自三國時期得名,沿用至今,體現其曆史連續性。
- “市”指現代行政建制中的直轄市或地級市,表明廣州作為國家一級行政單位的地位。
廣州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14年(秦代南海郡治),曆代名稱曾為楚庭、番禺、興王府、廣州府等。地理上,珠江穿城而過,形成“三江彙流”的水系格局,總面積7434平方公裡,下轄11個行政區,2023年常住人口約1880萬人。
文化經濟方面,廣州是廣府文化發源地,以粵劇、廣繡、早茶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聞名,同時作為“千年商都”,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2024年GDP突破3萬億元,位列全國前四。城市定位涵蓋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體現其“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城市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廣州市”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況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簡稱“穗”,别稱羊城、花城、五羊城,屬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複的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2年,全市總面積7434.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1873萬。
二、曆史背景
- 千年商都:自秦朝起為華南政治、經濟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唐宋時期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為唯一對外貿易大港。
- 文化名城:廣府文化發祥地,首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以象牙雕刻、玉雕、廣繡等傳統工藝聞名。
三、地理與人口
- 地理位置: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珠江穿城而過,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
- 行政區劃:下轄11個區,城鎮化率高達86.48%。
四、經濟與交通
- 國際商貿中心: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批發市場集群,外貿進出口總額常年居全國前列。
- 交通樞紐:京廣、廣九等鐵路幹線交彙,黃埔港為重要外貿港口,白雲機場為國際航空樞紐。
五、文化特色
- 廣府文化:粵劇、粵菜、嶺南建築等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
- 氣候環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溫暖濕潤,素有“花城”美譽。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4、7等)。
别人正在浏覽...
敝蠹茶客吹籲玳瑁軸倒嗓雕廢洞箫都料乏累繁法該茂更長夢短公府公谒勾搭貫燭瑰木號唫合骨橫犇喝問紅埃回汀劍號教務敬終慎始棘鍼科空氣堀穴拉鍊列嶽陵壓漏脫羅立祿圖命酒碾碎貧乏椌楬啓寵納侮侵臣清稗類鈔熱源山道年沈東陽失聲收胔疏險遂大夫藤牌天中通中外幸望風而靡頑民蕪蔓誣讪無所不知誣執狎雉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