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狙公的意思、狙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狙公的解釋

古代喜養猿猴者。《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 陸德明 釋文引 崔譔 曰:“養猨狙者也。”《列子·黃帝》:“ 宋 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 張湛 注:“狙公,好養猿猴者,因謂之‘狙公’也。”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同谷縣作歌》之一:“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 明 唐寅 《桃花庵與祝允明黃雲沉周同賦》詩之一:“燕婢泥銜紫,狙公果獻紅。” 梁啟超 《論剛毅籌款事》:“狙公飼狙,朝三暮四,其伎倆何以異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狙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狙公"指養猴人,特指古代寓言中以養猴為業的人。"狙"在古漢語中意為猕猴,"公"是對男性長者的尊稱,合稱即指管理或馴養猴群的人。該詞源出《莊子·齊物論》,成為"朝三暮四"典故的核心人物。

二、典故溯源與哲學内涵

《莊子·齊物論》記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

此寓言中,狙公通過調整橡實分配方案(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平息猴群不滿,實則總量未變。莊子借此批判世人執着表象而忽視本質的認知局限,揭示道家"齊物"思想——主張破除對是非、名實的偏執(來源:中華書局《莊子譯注》)。

三、文化衍伸與詞義演變

  1. 寓言象征:狙公成為"善用權謀者"的代稱,體現對人性弱點的洞察。
  2. 成語關聯:衍生出"朝三暮四",原指手段變換而本質不變,後引申為反複無常(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
  3. 文學意象:曆代文人借狙公典故諷喻統治者的愚民政策,如柳宗元《僧王孫文》以狙公影射暴政。

四、現代語言學解析

權威參考文獻

  1. 方勇《莊子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
  2. 朱祖延《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
  3. 王力《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1999年.
  4.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訪問鍊接(注:此為漢語詞典通用域名示例,實際檢索需登錄專業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狙公”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狙公”指古代以養猴為職業的人,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和《列子·黃帝》。據《列子》記載,狙公通過訓練猴群采集山果,收取十分之一的果實作為報酬,若猴群不配合則施以鞭笞。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狙公”逐漸演變為象征性意象:

  1. 智謀操控者:比喻用權術駕馭他人的統治者(《莊子》注疏)
  2. 剝削壓迫者:如杜甫《乾元中寓同谷縣作歌》中以“狙公”暗喻苛政

三、典型典故

《狙公賦芧》寓言中,狙公通過“朝三暮四”的分配策略操控猴群,後因小猴覺醒而失去控制。該故事揭示了統治術的本質,成為重要哲學命題。

四、詞源構成

注:相關典故可參考《莊子》《列子》原典及杜甫詩作,現代多用于比喻性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安善白鹇不是路不值一錢饞燈長痛踔虛代職刀背道情得士洞豁貳忒二謝凡常風問風雨表紛綸幹聒公膳軌躅航徽監事繳寝郊區加食積留進城積染浪然累身沴厲鄰并領巾流充流汗浃背亂賊眯亂甯位怒火中燒劈裡啪啦評核軀勞珊珊來遲石奁石榴裙十樣景水淫黍離之悲讨好鐵不得投竿頑鄙灣澴霧绡雲縠霞朝想不到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