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狙公的意思、狙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狙公的解釋

古代喜養猿猴者。《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 陸德明 釋文引 崔譔 曰:“養猨狙者也。”《列子·黃帝》:“ 宋 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 張湛 注:“狙公,好養猿猴者,因謂之‘狙公’也。”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同谷縣作歌》之一:“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 明 唐寅 《桃花庵與祝允明黃雲沉周同賦》詩之一:“燕婢泥銜紫,狙公果獻紅。” 梁啟超 《論剛毅籌款事》:“狙公飼狙,朝三暮四,其伎倆何以異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狙公”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狙公”指古代以養猴為職業的人,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和《列子·黃帝》。據《列子》記載,狙公通過訓練猴群采集山果,收取十分之一的果實作為報酬,若猴群不配合則施以鞭笞。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狙公”逐漸演變為象征性意象:

  1. 智謀操控者:比喻用權術駕馭他人的統治者(《莊子》注疏)
  2. 剝削壓迫者:如杜甫《乾元中寓同谷縣作歌》中以“狙公”暗喻苛政

三、典型典故

《狙公賦芧》寓言中,狙公通過“朝三暮四”的分配策略操控猴群,後因小猴覺醒而失去控制。該故事揭示了統治術的本質,成為重要哲學命題。

四、詞源構成

注:相關典故可參考《莊子》《列子》原典及杜甫詩作,現代多用于比喻性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狙公》的意思

《狙公》在漢字中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詞彙,它的意思是“瞄準”或者“瞄準點”。這個詞通常出現在射擊、狩獵和軍事相關的語境中,表示把目光、瞄準器或武器等對準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

《狙公》的兩個部首分别是“犭”和“工”,其中,“犭”是犬的偏旁,表示與狗有關,而“工”表示工作、行動的意思。

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組合,我們可以知道,《狙公》這個詞的意思和狗和工作有關,這和瞄準目标也是符合的。

《狙公》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狙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兵器的制造和使用過程中。在古代戰争中,弓箭手和弩手需要準确地瞄準目标,這就需要用到瞄準器,而這個瞄準器就被稱為“狙公”。

繁體

《狙公》的繁體字是「瞅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斷演變的,所以《狙公》在古代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不過,一般而言,古時候的寫法會使用更多的筆畫來表達相同的意思。例如,有可能會将《狙公》寫成「矩䜩」。

例句

1. 射手小心翼翼地狙公準備射擊。

2. 戰士們通過狙公器精準地打擊敵人。

3. 他熟練地使用狙公步槍,在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組詞

1. 狙擊:表示通過精準的射擊來擊中目标。

2. 狙擊手:專門從事狙擊任務的軍事人員。

3. 公正:表示公平正義,沒有偏袒傾向。

4. 狙擊手:專門從事狙擊任務的軍事人員。

近義詞

1. 瞄準:表示将目光、瞄準器或武器等對準目标。

2. 對準:表示将目标方向或目标設備準确對準目标。

反義詞

迷離:表示目标看不清楚或不明确,喪失了瞄準的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