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加的意思、三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加的解釋

(1).古代男子行加冠禮,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稱為三加。《禮記·冠義》:“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 鄭玄 注:“冠者,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梁書·處士傳·阮孝緒》:“十五,冠而見其父, 彥之 誡曰:‘三加彌尊,人倫之始。宜思自勗,以庇爾躬。’”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於是天子禦 文德殿 ,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禮畢,當命字,儀典甚盛。”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二》:“然則,不必三加,而未始不冠;不必六禮,而未始不婚。”

(2).指三次加兵。《左傳·定公九年》:“﹝ 陽虎 ﹞奔 齊 ,請師以伐 魯 ,曰:‘三加必取之。’” 杜預 注:“三加兵於 魯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加”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冠禮儀式 古代男子成年禮(冠禮)包含三次加冠儀式,分别佩戴缁布冠、皮弁和爵弁,象征不同人生階段。《儀禮·士冠禮》記載:“三加彌尊,谕其志也。”中亦強調其社會教化意義,體現從“治人”到“事神”的職責轉變。

二、科舉制度術語 隋唐時期指三次科考進階,如進士科需通過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考試。《新唐書·選舉志》載:“每歲仲冬,三加考試,差其優劣。”詳述了這種選拔制度對古代文官體系的影響。

三、佛教修行概念 佛教典籍《大智度論》提出“三加行”概念,指修行者需經曆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三個階段,如玄奘譯本所言:“三加行位,漸次證得。”對此有進一步哲學闡釋。

四、現代引申用法 當代漢語中可指代三次疊加過程,如《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三次添加”的動詞用法。在民俗研究中,部分地區的婚俗仍保留“三加聘禮”傳統,體現禮儀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三加”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一、古代禮儀:男子成人加冠禮

  1. 儀式流程:古代男子成年時行三次加冠禮,依次為缁布冠(黑麻布冠,象征成人責任)、皮弁(白鹿皮冠,象征軍事職責)、爵弁(赤黑色禮冠,象征祭祀權),體現從“士”到“成人之道”的進階。
  2. 文化意義:出自《禮記·冠義》,通過“三加彌尊”強調禮儀的莊重與對成人的期許,如《梁書》中阮孝緒父親以“三加彌尊”告誡其成人責任。

二、軍事行動:三次出兵

指曆史上對同一目标發起的三次軍事進攻。例如《左傳·定公九年》記載陽虎提議對齊國“三加必取之”,杜預注解為“三次用兵于魯”。

三、中藥名稱:五加科植物

指中藥材“三加”,學名白簕,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等功效。其根、葉可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民間有“仙草”之稱。

四、地名:海南定安縣村落

海南定安縣嶺口鎮有“三加村”,因地處火山岩區、交通不便而聞名,後經開發改善民生。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的細節(如加冠禮步驟、中藥用法等),可說明具體方向以便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暗洞洞八角茴香不俟駕不惜代價拆毀晨祼城牙稱喻穿越肥豬粉風議風占奮然共存共榮共鳴器工巧明遘難鶴衣皇孫車荒亡奸詐急緩疾間進見禮巨鬯诓賺括總刳羊馬不入廄妙說蜜合色麋墨拏掇牛頓色散實驗盤結平塗撲忙撲緣峭行其後欺天罔人氣疫騎竹熱呼忍饑受餓色彩山樓深烈糁盆詩瘢石衣竦斯頭馬馱背帷箔不修危矢兀地奴香草醛相思曲鄉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