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旦的意思、昧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旦的解釋

天将明未明之時;破曉。《詩·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向曉昧旦,日未出時,下釀。” 陳去病 《趵突泉》詩:“暫來知未盡,昧旦去 幽 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昧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èi dàn,其核心含義指天将明未明之時,即黎明前的破曉時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時間概念
    指天色尚未完全明亮、介于黑夜與白晝之間的時段,常與“雞鳴”呼應。例如《詩經·鄭風·女曰雞鳴》中:“女曰雞鳴,士曰昧旦”,描繪了女子催促男子起床的情景。

  2. 文學意象
    在古詩文中多用于渲染清晨的靜谧或忙碌,如南朝謝朓的“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以及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向曉昧旦,日未出時,下釀”的勞作場景。


使用場景


相關對比


權威來源參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詩經》原文或語言學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昧旦

昧旦(mèi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昧”和“旦”兩個部首組成,共有十畫。它的拆分部首是“日”和“一”,這兩個部首在組合中分别代表了“太陽”和“一日”的意思。

昧旦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意為“黎明”或“拂曉”。它通常用來形容太陽剛剛升起、天空剛剛亮起來的時刻,表示新的一天剛剛開始。

在繁體字中,昧旦的寫法保留了原本的字形,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昧旦的寫法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古代寫法為“昧貉”。不過,在現代漢字中,“貉”字已經不再使用,所以昧旦的寫法也發生了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昧旦的例句:

1. 夜裡的繁星漸漸消失,昧旦的曙光照亮了大地。

2. 晨練時,我喜歡看着昧旦的陽光灑在青山綠水之間。

昧旦的組詞:

1. 昧旦之光

2. 昧旦時刻

昧旦的近義詞:

1. 拂曉

2. 黎明

昧旦的反義詞:

1. 日落

2. 黃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