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梅的意思、摽梅的詳細解釋
摽梅的解釋
《詩·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詞。摽梅,謂梅子成熟而落下。後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結婚年齡。《南齊書·海陵王紀》:“督勸婚嫁,宜嚴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時,摽梅息怨。” 唐 鄭世翼 《看新婚》詩:“初笄夢桃李,新妝應摽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見塵壁仿佛有字迹,拂拭諦視,乃細楷書二絶句……不知是誰家嬌女,寄感摽梅。”
詞語分解
- 摽的解釋 摽 à 緊緊地捆綁物體使其相連:椅子腿活動了,用鐵絲摽住。 比着:摽着勁幹。 用胳膊緊緊地鈎住:他倆摽着胳膊走。 親近,依附(多含貶義):他們摽在一塊兒。 落:摽梅。 打,擊:“長木之斃,無不摽也”。
- 梅的解釋 梅 é 落葉喬木,品種很多,性耐寒,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顔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摽梅”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梅子成熟後自然脫落的現象。
- 比喻義:引申為女子已到適婚年齡,需及時婚嫁。部分文獻也提到,該詞可泛指引申為“面對事情要果斷決定,不可拖延”。
2.出處與演變
- 《詩經》來源:出自《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詩中以梅子成熟落地比喻女子婚嫁的緊迫性。
- 曆史文獻:《南齊書·海陵王紀》記載“摽梅息怨”,強調婚嫁需及時,以平息社會矛盾。
3.讀音與用法
- 拼音:通常讀作biāo méi,但《詩經》原典中“摽”通“摽(biào)”,意為“擊落”或“搖落”。
- 語境: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描述婚嫁年齡或時間緊迫性,如“摽梅之歎”即指女子待嫁的急切心情。
4.相關表達
- “摽梅之期”:指女子適合婚嫁的年齡。
- “摽梅息怨”:強調通過及時婚配減少社會問題。
“摽梅”一詞融合自然現象與人文隱喻,既生動描繪了梅子成熟的過程,又深刻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婚嫁時機的重視。其文化内涵在《詩經》和史書中均有體現,是理解傳統婚俗觀念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摽梅(biē mé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雨中的花朵。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部首“攵”表示手,而部首“木”則表示木材或樹木。摽梅的拆分部首是攵和木,它們分别表示手和木材。
摽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南歌子·摽梅》。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春雨中摘取花朵的場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隨着時間的推移,摽梅逐漸成為形容雨中的花朵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摽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是摽梅一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沒有太大的不同。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摽梅這個詞,例如:“雨中的花朵摽梅,散發出迷人的芬芳。”這樣的句子可以突出摽梅的意境,表達出雨中花朵的美麗和香氣。
摽梅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摽雪、摽蕾等,來形容在不同的天氣或季節中開放的花朵。摽梅的近義詞可以是雨中花開、雨中的花朵等,反義詞可能是陽光下的花朵或晴天中的花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