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龍卧虎的意思、藏龍卧虎的詳細解釋
藏龍卧虎的解釋
[hidden people of talent;uncovered talent] 藏伏着蛟龍,隱卧着猛虎。比喻未被發現的人才
在中州地面,四通八達乃是藏龍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區。—— 姚雪垠《李自成》
詳細解釋
北周 庾信 《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盤根似卧龍。”後以“藏龍卧虎”比喻潛藏着人才或不同尋常的人。 夏衍 《從心底裡懷念我們的好市長》:“ 上海 是一個藏龍卧虎的地方。” 向春 《煤城怒火》第十六章三:“ 卧虎山 是藏龍卧虎的地方,抗 日 的英雄好漢全聚了來。”
詞語分解
- 藏的解釋 藏 á 隱避起來: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隱藏。蘊藏。藏污納垢。 收存起來:收藏。藏品。藏書。儲藏。 躲匿露 藏 à 儲放東西的地方:藏府。寶藏。 道教、佛教經典的總稱:道藏。大藏經。三藏(佛教經典“經”、“律”、“論”三部分)。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中國西藏自治區的簡稱。 古同“臟”。 躲匿露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卧虎的解釋 .比喻執法嚴峻或作戰勇猛者。《後漢書·酷吏傳·董宣》:“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京師號為‘卧虎’。”《魏書·李崇傳》:“所向摧破,號曰‘卧虎’,賊甚憚之。”.喻官職的尊嚴。 晉 傅鹹 《司隸校尉教》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藏龍卧虎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藏龍卧虎”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成語出處
該成語最早出自北周·庾信的《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卧龍。” 詩句通過描繪山林中暗藏的猛虎與盤根錯節的卧龍,引申出“潛藏人才”的比喻。
2. 基本含義
- 字面義:隱藏的龍和伏卧的虎。
- 比喻義:指某個地方或群體中隱藏着未被發現或未顯露才華的傑出人物。例如形容學校、企業、地區等人才濟濟卻不張揚。
3. 用法與特點
- 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如“藏龍卧虎之地”)。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多用于褒揚環境或群體的潛力。
- 近義詞:潛龍伏虎、人才濟濟。
- 反義詞:野無遺才、藏污納垢(較少使用)。
4. 示例與延伸
- 例句:“這所大學藏龍卧虎,許多教授是國際知名學者。”
- 文化意義:強調謙遜觀察的重要性,提醒人們不可輕視他人或環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藏龍卧虎》這個詞是形容有隱匿的人才或英雄隱藏在平凡之中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藏: 部首艹,總共有6畫。
- 龍: 部首龍,總共有16畫。
- 卧: 部首卩,總共有5畫。
- 虎: 部首虍,總共有8畫。
來源:
《藏龍卧虎》是指古代傳說中英雄們以虛實相生,隱藏實力的狀态。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成語,用以形容有潛力的人隱藏自己的實力。
繁體字:
《藏龍臥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藏龍卧虎》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上述的部首和筆畫。
例句:
他平時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實際上是一個《藏龍卧虎》的人物,他的才華遠遠超過表面展示的。
組詞:
- 藏匿
- 龍飛鳳舞
- 卧底
- 虎膽龍威
近義詞:
- 錦上添花
- 星光熠熠
- 入木三分
- 隱秘潛藏
反義詞:
- 明才輕敵
- 班門弄斧
- 展露鋒芒
- 溫文爾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