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朗的意思、疏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朗的解释

亦作“疎朗”。亦作“踈朗”。1.开阔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尺,甚有威望。”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邈哉 崔生 ,体正心直。天骨踈朗,墙宇高嶷。忠存轨迹,义形风色。”《晋书·王敦传》:“ 敦 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旧唐书·良吏传下·张知謇》:“仪质瓌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许縹緲而娉姈。”

(2).俊爽;爽朗。《晋书·桓玄传》:“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疎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

(3).指文气豪放。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其论 南 宋 词人, 姜 张 并举……又论 长公 疏朗, 稼轩 沉雄。”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有瑟瑟幕……轻明虚薄,无以为比,向空张之,则疎朗之纹,如碧丝之贯真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溼溺,云以鮫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有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絶壁。其堂窗櫺疎朗,如浮坐云端,可称幽爽。”

(5).淡雅清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鲍楷 ﹞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朗”是现代汉语中兼具文学美感和实用性的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义项指空间分布稀疏均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稀疏而清晰”,常用于描述具有通透感的自然或人造景物,如“疏朗的星空”。《汉语大词典》补充其包含“开阔明亮”的视觉特征,例证如“庭院布局疏朗,竹影错落有致”。

二、文学语境中的审美延伸 在古典文学批评领域,该词被赋予艺术表现力的评价维度。《中国文学审美范畴论》指出,“疏朗”既形容文风简洁明快(如陶渊明诗作的疏朗之气),也指书画作品中留白与着墨的平衡关系。

三、性格特质的形象化表述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收录其用于描述人物气质的用法,特指“豁达而不拘小节”的个性特征,如《世说新语》中“嵇康风仪疏朗,旷若云松”的经典描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张晶. 中国文学审美范畴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郑怀德.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3.

网络扩展解释

“疏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应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开阔清亮
    多用于形容眉目、声音或整体气质,如“眉目疏朗”“声姿高畅”。
  2. 豁达开朗
    指人的性格不拘小节、大气洒脱,如“风神疏朗”“形貌瑰奇”。
  3. 明敞通透
    描述空间或物体的通透感,如“窗棂疏朗”“树影疏朗”。
  4. 稀疏清晰
    强调布局或形态的稀疏而不杂乱,如“须眉疏朗”“枝叶疏朗”。

二、应用领域

  1. 艺术风格
    用于形容艺术作品(如绘画、诗词)的意境,表现为“云淡风轻、清幽舒缓”,兼具明朗与疏放的特点。例如宋代词人苏轼的词风被评价为“疏朗豪放”。
  2. 人物性格/外貌
    既可描述外貌的“眉目清秀”(如《三国志》中崔琰“眉目疏朗,须长四尺”),也可形容性格的豁达洒脱。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例证或古文出处,可参考《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按问侧影长壬逞纵出店储柜崔卢厝辞大马哈鱼祷书典刑隄梁冬荣夺人发乔奉辞逢集附列鲠谔瑰侈恨色皇宫见报匠费监子嫉恨静静经营惨澹救苦救难久时咎祟匡衡凿壁梁实秋槤枷林魈乱事南拳攀缘培养费泙濞乾策青黳顷月乞如愿善于失饥霜枝司隶似有如无琐尾流离所有品滕口头派土塍退征危象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无与比伦相去悬殊闲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