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附封的意思、附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附封的解釋

額外加派的數額。《天讨·豕韋之裔<普告漢人>》:“ 廣西 按察使 白公 洵 墓誌銘雲:‘ 南寧 錢糧,正額外加派數錢,名曰附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附封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附封指附加在正式文件或信函外的密封附件,通常用于補充說明、保密材料或額外憑證。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1. 形式層面:獨立于主文件的密封單元,需拆封方可查閱内容。
  2. 功能層面:作為主文件的補充或延伸,常見于法律文書、行政公文或機密通信中。

二、用法與語境

三、相關術語辨析

詞彙 區别點 與"附封"關聯性
附件 無需密封,直接附于主件 附封屬于特殊密封附件
密件 強調内容機密性 附封常作為密件載體形式
封套 指外包裝物本身 附封内容需通過封套密封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附"的釋義包含"外加的"義項,佐證附加屬性。
  2. 中華書局《辭海》"封"字條釋密封行為與文書傳統。
  3. 漢典網收錄的"附封"用例(www.zdic.net),引《唐律疏議》中公文密封規範。

注:古籍中的"附封"用例可見于《清代文書檔案圖鑒》,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頁公文密封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附封”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附封”指額外加派的數額,通常用于描述古代錢糧征收中的附加費用。例如,在正稅或正額之外,額外征收一定數量的錢財,這類附加部分被稱為“附封”。

2.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天讨·豕韋之裔<普告漢人>》中的記載:“廣西按察使白公洵墓志銘雲:‘南甯錢糧,正額外加派數錢,名曰附封。’”。這一用法表明,“附封”在清代或更早的財政體系中,是地方官吏征收賦稅時的一種非正式附加名目。

3.曆史背景

“附封”反映了古代稅收制度中常見的加派現象。由于地方財政需求或官吏腐敗,正稅之外常以各種名目增加額外征收,加重了民衆負擔。

4.應用場景

5.總結

“附封”是一個曆史性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正稅外的附加征收”,具有明确的負面含義,通常與苛捐雜稅相關聯。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學術或曆史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可參考《天讨·豕韋之裔<普告漢人>》及相關曆史檔案。

别人正在浏覽...

百韻箋襃拔邊落不王沖打除牆屋辭受盜掠煅粉斷壠度命焚膏港币勾點勾股形勾乙關木寒川華鄂活溜互市牙郎駕鶴江元交疑金鈴金竹積小成大空腹擴充闊視聯姻曆代龍逸夢破免得目想泥母蓬牖茅椽腔闆取境人道主義擅勢石館使氣性屬路説結疏罔送飯竦削俗主踏布痿瘁為害無佛處稱尊梧宮下濟相規閑婉校刊校尉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