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祿次的意思、祿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祿次的解釋

猶祿位。《左傳·哀公十六年》:“餘嘉乃成世,復爾祿次。” 宋 王安石 《熊本轉著作佐郎》:“往踐祿次,蓋将有補于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祿次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俸祿的等級與官職的位次,強調古代官員按品級高低所享受的俸祿待遇及對應的職位序列。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字義分解與組合

    • 祿:本義指古代官吏的薪俸、俸祿,引申為福氣、恩惠。《說文解字》釋為“福也”,段玉裁注:“祿之言穀也,食穀曰祿。”
    • 次:指等級、順序、位次。《廣雅·釋诂》雲:“次,叙也。”

      二者組合為“祿次”,即俸祿的等級與官職的排序,體現古代官僚體系中待遇與職位的關聯性。

  2. 權威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收錄,“祿次”釋義為:

    俸祿的等級和官職的位次。

    例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祿次賞賜,宜與有功者相參”,即指按功勞匹配俸祿等級與職位高低[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古籍用例佐證

    •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陛下躬親仁義……祿次賞賜,宜與有功者相參。”

      此處強調俸祿與官職的分配需與功勞對應[參考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 《宋史·職官志》:

      “定祿次,明品秩,以勵庶官。”

      指通過明确俸祿等級和官階次序來激勵官員[參考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

  4. 文化制度背景

    在古代官僚制度中,“祿次”是維系等級秩序的重要機制。如唐代“九品三十階”制下,每一品級對應固定俸祿(祿米、俸銀等)和職權範圍,形成“職—祿—位”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參考來源:白鋼《中國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


補充說明:

“祿次”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官制、俸祿史的文獻。其概念可關聯“品秩”“職階”“俸級”等術語,共同反映傳統社會的等級結構。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或《中國俸祿制度史》(武漢大學出版社)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祿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祿位”,即官職及其對應的俸祿職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祿次”由“祿”與“次”組合而成:

2.文獻引用

該詞可見于古代典籍:

3.相關拓展

“祿位”在古代社會不僅代表經濟待遇,更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例如《禮記》提到“位定然後祿之”,說明官職與俸祿的關聯性。

“祿次”是古代對官職及其俸祿的統稱,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左傳》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之歎闆卒擦背參戰軍層甍赤瓦不剌海崇谹耽湎兜裹反聽泛頭發展經濟學非間紛輪副淨浩邈颢穹扈侍疆易見幾而作盡愛警鼓寖驕酒律鞠裳開金誇張蠟紙嘹亮泠綸羅傘毛條每當溟鴻民疾鎳鋼佩筆輕渺輕容人海戰術溶彙糅雜善騎者堕時霎試習矢志受言薯莨綢司巧隨意一瞥歲月峥嵘縮自拓複外語文經武緯紋身蚊香卧魚香埠象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