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草稾的意思、屬草稾的詳細解釋
屬草稾的解釋
猶起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懷王 使 屈原 造為憲令, 屈平 屬草稾未定, 上官大夫 見而欲奪之。” 宋 曾鞏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其書奏謀議,皆君為屬草稾。”亦省作“ 屬草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詩案》:“屬草雖由不肖,設謀實出恩臺。”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其為文不屬草,步階前數回即落筆。” 黃侃 《<聯綿字典>叙》:“檢書屬草,訖未假手於人。”
詞語分解
- 屬的解釋 屬 (屬) ǔ 同一家族的:親屬。眷屬。烈屬。 類别:金屬。吾屬。 有管轄關系的,歸類:屬于。屬下。屬地。歸屬。直屬。附屬。隸屬。 生物群分類系統上,“科”下有“屬”,“屬”下有“種”。 系,是:屬實
- 草稾的解釋 見“ 草稿 ”。
專業解析
"屬草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指起草文稿或文件,特指撰寫初稿或草拟文稿的過程。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
字義分解:
- 屬 (zhǔ): 在此處意為撰寫、寫作、連綴(文字)。它強調将文字組織連貫起來形成篇章的動作。這個含義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屈平屬草稿未定”。
- 草: 指草稿、初步的、未定稿的。與“定稿”、“正本”相對。
- 稾 (gǎo): 同“稿”,指文稿、草稿。是“稿”的異體字或古字。
-
詞義合成:
- 将“屬”和“草稾”結合起來,“屬草稾”即指動手撰寫、起草文稿。它描述的是寫作過程中最初的、尚未修改潤色和最終确定的階段。
-
語境與用法:
- “屬草稾”通常用于指代官方文書、重要文件或文章的起草工作,強調其初始性和未完成性。
- 它常見于曆史文獻記載中,描述大臣、文士或官員奉命起草诏書、奏章、文章等的行為。
- 例如:“宰相屬草稾”、“翰林學士屬草稾”等,指這些官員負責起草文件。
-
與現代詞彙的對應:
- 在現代漢語中,與“屬草稾”含義最接近的詞是“起草”(如起草文件、起草報告)或“草拟”。
- 它也可以理解為“打草稿”或“撰寫初稿”。
權威性參考來源(古籍及辭書):
由于“屬草稾”是古語,其釋義主要依據權威的古漢語辭書和經典文獻: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該詞典是收錄古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工具書之一。其對“屬草”或相關條目有詳細解釋,涵蓋“屬”的“撰寫”義項和“草稾”的含義。
- 《辭源》(商務印書館): 這部大型古漢語辭書對“屬”字有詳盡訓釋,包含“連綴;撰著”的義項(如引《史記》例),是理解“屬草稾”中“屬”字用法的基礎。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針對古漢語常用詞,對“屬”的“撰寫”義和“草稿”的含義有明确解釋。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其中記載“屈平屬草稿未定”,是“屬草稿”(即“屬草稾”)一詞的經典出處和最早用例之一,為後世辭書釋義提供了文獻依據。
- 曆代史書、文集: 如《漢書》、《新唐書》、《宋史》等史籍,以及曆代文人的文集奏議中,常有“屬草”、“屬稾”的記載,用于描述公文或重要文章的起草過程,印證了該詞的用法和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屬草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詞義解釋
“屬草稾”意為起草文稿,特指文章的初步撰寫或未定稿狀态。例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記載:“屈平屬草稾未定”,即指屈原正在起草憲令但尚未完成。該詞可簡稱為“屬草”,如明代陳汝元《金蓮記·詩案》中“屬草雖由不肖”即用此簡寫形式。
二、結構分析
- 屬:此處為動詞,表示“撰寫、編撰”;
- 草稾:通“草稿”,其中“稾”是“稿”的異體字,本義指禾稈的嫩頭,後引申為未成形的文字(提到“稾”與“稿”相通,強調“未成形的文章”)。
三、曆史用例
- 先秦時期:屈原受命起草憲令時“屬草稾未定”(《史記》引用);
- 宋代:曾鞏在墓志銘中描述他人“書奏謀議,皆君為屬草稾”,表明其參與文書起草工作;
- 清代:戴名世提到“為文不屬草”,強調寫作習慣的獨特性。
四、現代用法
該詞現已罕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文書時仍可能涉及。其核心含義與“起草”“草拟”相近,但更強調未定稿的中間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史記》《金蓮記》等原文(綜合、4、5)。
别人正在浏覽...
杯池變弄冰餹搏攫簸騰博物館學步挽才華蓋世操舵常語尺捶電闼地閣東道之誼洞肛豐峭風中之燭高慶奎根力管交何況和適渾屯賈伴尖嘴薄舌驚雁近衛九泉之下袓厲康成空明洞天侉比曠日長久貍力龍羹毛躁沒字碑默台奶媽陪錢彯然飄墜劈柴刀旗幡輕煙窮深渠碗色舞使宅魚樹異艘次素華台堡塌棵菜讨奸讨誦亡猿災木鼯鼠銷金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