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苛刻。刻薄。《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有錢的人家,物力是不消費事的;從來不枯尅人,説聲僱夫鳩工,也稱得‘庶民子來’。”
“枯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來源分析:
刻薄、苛刻
主要見于古典文獻,如《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有錢的人家,物力是不消費事的;從來不枯尅人,説聲僱夫鳩工,也稱得‘庶民子來’。”
此處“枯克”指待人處事刻薄、吝啬,強調對他人過度嚴苛或吝惜資源。
幹癟、衰敗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形容人或事物“幹癟、枯槁、衰敗”,例如形容失去生機的狀态或外貌枯瘦。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醒世姻緣傳》原文。
《枯克》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指植物或動物因為缺水、缺乏養分或其他原因而失去生機、幹枯、憔悴。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植物生長不健康、幹癟無力,或者形容人的面容憔悴、精神不振。
《枯克》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mù)和刂(刀)(dāo),其中木為左邊的部首,刂位于右邊。按照傳統書寫規範,它的筆畫數目為9畫。
《枯克》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該書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字典,作者是許慎。同時,繁體字中也有對應的寫法。繁體字中的枯克為「枯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枯克」有時候會使用部首「木」的别字「」,而不是現代常見的「木」。另外,對于「克」,有時會用「豆」、「谷」、「及」等字作其代替。
1. 他的臉色蒼白,眼神虛弱,已經十分枯克。
2. 由于缺乏水源,這片土地上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枯克了。
3. 這個項目經曆了長時間的滞緩,現在發展勢頭枯克了。
衰枯、憔悴枯幹、枯黃、不振是與枯克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枯萎、幹枯、蕭條
反義詞:茁壯、繁茂、茂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