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帝王統治天下的準則。即所謂大中至正之道。《書·洪範》:“五,皇極,皇建其有極。” 孔穎達 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一》:“昔在上聖,唯建皇極,經緯天地。” 隋 王通 《中說·魏相》:“夫子六經,皇極之能事畢矣。”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極以蒞萬方,化功侔於天地。” 郭沫若 《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極居中,而‘五’之本身複具有中數。”
(2).指皇位。 晉 幹寶 《晉紀總論》:“至於 世祖 ,遂享皇極。”《資治通鑒·晉簡文帝鹹安元年》:“於是宣太後令,廢帝為 東海王 ,以丞相録尚書事 會稽王 昱 統承皇極。”《舊唐書·外戚傳·武承嗣》:“皇極者,域中之大寳,必順乎天命。”
(3).指皇帝。《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 司馬貞 述贊:“姊配皇極,身尚 平陽 。”《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向若 林父 誅, 陳平 死, 百裡 不用, 晏嬰 見逐,是 晉 無 赤狄 之土, 漢 無皇極之尊, 秦 不併 西戎 , 齊 不霸 東海 矣。” 清 屈大均 《洗象行》:“曉披瓔珞朝皇極,秋駕鑾輿出喜峰。”
(4).指皇室。《晉書·桓玄傳》:“先臣蒙國家殊遇,姻婭皇極。” 南朝 宋 謝靈運 《宋廬陵王诔》:“託體皇極,銜怨至盡。”《宋書·謝晦傳》:“ 羨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姻婭皇極。”
(5).指古代有關天文、曆算、五行等方面的專門方術。《新唐書·五行志一》:“ 向 為《五行傳》,乃取其五事,皇極、庶證附於五行以為八事。”《明史·方伎傳·周述學》:“自曆而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水志、分野、輿地……莫不各有成書。”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五:“自言 郭璞 終皇極,講見天心待殺身。”
(6).宮殿名。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職掌 皇極 、 建極 、 中極 、 武英 、 文華 殿庭、樓閣、廊廡灑掃之役。”參見“ 皇極殿 ”。
(7).舊時教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嚴邪6*教》:“今世之所謂白蓮、無為、皇極、大乘、洪陽、螺祖諸教,皆奸人所創之邪6*教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皇極漢語 快速查詢。
"皇極"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複合詞,其内涵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政治哲學範疇 《漢語大詞典》釋為"帝王治世的最高準則",《尚書·洪範》載:"皇建其有極",指天子建立治國中正之道。宋代蔡沈《書集傳》注:"極,猶北極之極,至極之義,标準之名,中立而四方所取正焉",強調君主應作為道德與政治的基準。
二、宇宙觀體系 《宋史·藝文志》著錄邵雍《皇極經世》十二卷,構建以"元會運世"為單位的宇宙演化模型。此概念融合《易經》"太極"說,認為"皇極"是貫通天人的終極法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其"本乾坤之性,究性命之微"。
三、天文曆法應用 《辭海》記載"皇極曆"為隋代劉焯創制的曆法體系,載于《隋書·律曆志》。該曆首次采用定朔法計算日食,确立"歲差"概念,比歐洲早約千年。唐代李淳風評其"推步之妙,獨冠古今"。
(注:因具體數字資源鍊接政策限制,參考文獻标注采用典籍通行版本。讀者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尚書》《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全書》電子版獲取原始文獻。)
“皇極”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領域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帝王統治準則
指帝王治理天下的至高準則,強調“大中至正之道”,即公正、中庸的治國理念。這一概念源自《尚書·洪範》,主張施政需符合天道與民心平衡。
皇權象征
可代指皇帝本人、皇位或皇室,體現君主權力的不可僭越性。例如《晉書》中“協皇極之中”即指順應帝王權威。
在傳統風水理論中,“皇極”指房屋内生氣與旺氣的凝聚點:
道家文化中,“皇極”關聯“太極”思想,兼具“最高”與“中央”雙重内涵:
“皇極”的核心意義圍繞權力、空間與哲學展開,既體現古代政治理想,也滲透于傳統文化多個層面。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可參考《尚書》《晉書》及風水學典籍。
并比鬓目伯都蠶蔟慚戁抽象概念穿破楚雲次浮刀勅登池上樓登第登稔發色汾王扶頭卯酒幹熯根鞁公儀退食鬼針何以家為紅繖回頭見活脫兒轇葛寄調急濬景向金葩金暈譏思急嘴急舌爵饧巨鹿秬秠考場考尋空迥虧心事老大娘廉訪黧農孟晉盆覆骈肩接迹樸秀奇賌瓊罂喪門神搔頭澌泯宛蟺王傅完麗無産階級遐魅箱擎協輔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