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影的意思、水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影的解釋

(1).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折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地面的幻景。遠觀如水,視地見景,故稱。《晉書·苻堅載記下》:“ 長安 有水影,遠觀若水,視地則見人,至是則止。”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神龍 中, 洛城 若水影,纖微必照,就視則無所見。”《舊唐書·五行志》:“ 洛陽 東七裡有水影,側近樹木車馬之影,歷歷見水影中。”參見“ 海市蜃樓 ”。

(2).水中倒影。 南朝 梁 何遜 《夕望江橋》詩:“風聲動密竹,水影漾長橋。” 唐 戎昱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詩:“螢光入竹去,水影過江來。” 宋 張耒 《出長夏門》詩:“岩聲答遠響,水影弄空翠。” 元 倪瓒 《小桃紅》曲:“一江秋水澹寒煙,水影明如練。” 朱自清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從清清的水影裡,我們感到的隻是薄薄的夜--這正是 秦淮河 的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影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1. 水面倒映的影像

    指物體在水面形成的倒影,常見于自然景物描寫。如唐代詩人李白《送别》中“水影動深樹”,描繪樹影在水波中搖曳的景象。《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物體在水中倒映的影子”,強調其光影交錯的視覺效果 。

  2. 水波的光影

    特指水流或波浪反射的光影,多用于詩詞意境營造。宋代陸遊《舟中作》中“水影山光碧蕩浮”,即描述水波與山色交融的光影動态。《漢語大詞典》(第6卷)釋義為“水波泛動的光影”,突出其動态美感 。

  3. 方言中“水邊”或“水色”的别稱

    在部分地方方言中(如吳語區),“水影”可代指水邊區域或水的色澤。清代方言文獻《越諺》記載:“水影,謂水畔也”,反映地域語言特色 。

  4. 文學意象中的虛幻存在

    古典文學常以“水影”隱喻虛幻易逝之物。如《紅樓夢》中“水中月,鏡中花”的意象延伸,象征不可觸及的幻象。《中國文學意象辭典》指出其承載“空靈、易碎”的哲學意涵 。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基于辭書與學術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6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範寅.《越諺》. 清代光緒刻本(影印本), 1882.
  4. 王國維.《人間詞話》意象考釋(收錄于《中國文學意象研究》). 中華書局,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水影”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自然現象(光線折射産生的幻景)

指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發生顯著折射,将遠處景物投射到地面形成的幻景。這種幻景遠看如水,近看則可見景物倒映在地面,因此得名。
例子:

2.水中倒影

指物體在水中的鏡像或映照,常用于文學描寫。
例子:

“水影”既描述自然奇觀(折射幻景),也用于藝術化的景物描寫(水中倒影)。兩類含義均與“水”和“光影”的相互作用相關,體現了漢語詞彙的生動性與多義性。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懾白發丹心傍扈伯爾尼不飽和烴不可言狀蠶禮乘龍配鳳純犧出有入無村戶單盡稻香東飄西蕩惡逆分外之物瞽工蠱佞話盒子火徼角宿系泊解任擊節歎賞金眸捐稅口兵寇萊公狂飲婪取纜繩量中陵制林下風度陋儀羅漢豆洛宴免解進士名利場墨丈鵬霄品章千斤使摖鬼傾衿乞如願齊煙九點铨覈區極日暮道遠榮寶齋塞噎山坻守制死滅體勘桐棺通侻歪死纏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