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制的意思、守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制的解釋

[mourning] 舊時父母或祖父母死後,兒子或長孫在家守孝二十七個月,在此期間,不任官、應考、嫁娶等,叫做“守制”

詳細解釋

守孝,遵行居喪的制度。在守制期内謝絕應酬,不得應考,婚嫁,現任官則須離職。 明 王錡 《寓圃雜記》卷七:“ 成化 初, 緝熙 守制於家,大興土木,建第甚雅麗。”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後來守制三年,不便婚娶。如今孝服已滿,目下就迎娶過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臨去時,執着我的手,囑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讀《禮》,一切事情,不可輕易信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制”是中國古代喪禮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後,兒子或長孫需在家守孝27個月(實際約25個月),期間需遵守特定禁忌,包括不得任官、應考、婚嫁等。

二、核心要求

  1. 任職限制:現任官員必須離職(稱為“丁憂”),普通人不許應考科舉或接受官職。
  2. 婚姻與社交:禁止嫁娶、夫妻分居、謝絕宴飲慶典活動(如慶壽、滿月宴等)。
  3. 生活禁忌:飲食需茹素(僅食粥)、不得飲酒食肉,甚至限制洗澡、理發、換衣等日常行為。

三、曆史背景

守制源于儒家“孝道”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明清時期形成嚴格規範。例如明代《寓圃雜記》記載官員守制期間不得參與政事,清代《紅樓夢》中林如海讓女兒守制讀書的情節也反映了這一制度。

四、相關制度

如需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寓圃雜記》《紅樓夢》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制的意思

守制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遵守規矩、守紀律。主要用來形容人遵循某種制度或規定而行事。

守制的部首和筆畫

守制的部首是宀(mian),總筆畫數為9。

守制的來源

守制是由“守”和“制”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其中,“守”表示遵守、堅守,而“制”表示規定、制度。

守制的繁體字

守制的繁體字為「守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守制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基本上仍然采用守和制兩個字的組合。例如,守制的古漢字寫法有「守治」等。

守制的例句

1.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應該嚴格守制,忠于黨的黨紀黨規。
2. 公務員要守制才能為人民服務,不能任性妄為。
3. 學生在校園内也要守制,遵守校規校紀。

守制的組詞

守制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守制的近義詞

遵守、奉行、遵循。

守制的反義詞

違規、違反、背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