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棺的意思、桐棺的詳細解釋
桐棺的解釋
桐木做的棺材。因其質地樸素,故表示薄葬。《左傳·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設屬辟。”《墨子·節葬下》:“﹝ 禹 ﹞葬 會稽 之山,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葛以緘之。”《後漢書·周磐傳》:“若命終之日,桐棺足以周身。”
詞語分解
- 桐的解釋 桐 ó 〔泡( 〔梧桐〕見“ 乷 )桐〕落葉喬木,葉大,開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梧”。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棺的解釋 棺 ā 裝殓死人的器具:棺材。棺木。棺椟。棺椁。蓋棺論定。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桐棺指用桐木制成的棺材,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中具有特定禮制含義的器具。其詳細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以桐木為材料制作的棺木。桐木木質較輕且不易腐朽,古代常用于制作簡易或符合儉葬要求的棺具。《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桐木做的棺材。古代庶人常用以安葬,亦用于薄葬者。”
二、形制與禮制特征
- 薄葬象征:桐棺通常形制簡樸,厚度較薄。《禮記·檀弓上》載:“桐棺三寸,衣衾三領。” 此規格為古代士階層以下所用,體現“節葬”思想。
- 等級規範:周代禮制規定,天子棺用梓木,諸侯用樟木,士人用雜木,而庶人則用桐棺,反映森嚴的等級制度(參考《周禮·地官司徒》喪葬規制)。
三、文化意涵
- 墨家推崇:墨子主張節用節葬,《墨子·節葬下》明确提出“桐棺三寸”為薄葬标準,反對厚葬靡財。
- 文學意象:桐棺在詩詞中常象征清貧或高潔之志,如宋代林景熙《哭德和伯氏》詩:“桐棺歸裡心雖痛,草榻哦詩夢亦清。”
四、曆史實例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二世以“桐木為棺”草葬公子扶蘇,側面印證桐棺用于非正式或貶抑性葬禮。
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桐棺"詞條釋義。
-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檀弓篇關于棺制記載。
- 《墨子間诂》(孫诒讓注,中華書局)節葬篇墨家薄葬理論。
-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秦始皇本紀相關事件。
- 古代詩詞用例參考《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林景熙卷。
網絡擴展解釋
“桐棺”是古代喪葬文化中的特定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桐棺指用桐木制成的棺材,因材質樸素,常用于表示薄葬(即簡樸的葬禮形式)。這種棺材質地輕薄,厚度通常僅三寸,與厚葬中使用的貴重棺木形成對比。
2.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古代聖賢的示範:據《墨子·節葬下》記載,大禹去世後便以“桐棺三寸”下葬,并僅用葛藤捆紮,以此倡導節儉。
- 經典文獻出處:
- 《左傳·哀公二年》提到“桐棺三寸,不設屬辟”(屬辟指多重棺椁),強調薄葬的規格。
- 《後漢書·周磐傳》也記載“桐棺足以周身”,反映士人對簡樸喪葬的推崇。
3.文化意義
桐棺不僅是物質層面的簡樸,更象征古人反對奢靡、提倡節儉的倫理觀念。尤其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等學派通過此類葬儀批判貴族厚葬之風,主張“節葬”思想。
4.現代視角
如今,“桐棺”一詞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作為古代喪葬制度與思想文化的縮影,體現社會價值觀的變遷。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左傳》《墨子》等古籍原文或相關考據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疊本屬辨變标準狀況鼈悶嬖禦人財不露白猜詐側頭懲誡陳思垂直地帶性躇峙麤知大渾釣鳌度命蜚揚分贓富貴驕人高世古奧聒亂過頭拐杖故失和章黃玉箓歡靥戶調角箫裌衣擊竹檻屋克落類象樂于蓮花界柳寵花迷謾諕漫漶民品米巫陪接賠銀皮鞘啓佐人防上半截山祇勝績身文身先士衆衰白松乏聳神王漿蔚藍色踒墊污毀遐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