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萊公的意思、寇萊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萊公的解釋

即 北宋 政治家 萊國公 寇準 。字 平仲 。 景德 元年 契丹 軍進攻時任宰相,反對 王欽若 等南遷的主張,力主抗戰,促使 真宗 往 澶州 督戰,與 遼 訂立 澶 淵 之盟。不久被 王欽若 排擠罷相。 天禧 初年複相,封 萊國公 ,四年又被 丁謂 排擠降官。後被貶死于 雷州 。能詩,今傳有《寇忠愍公詩集》三卷。 宋 蘇洵 《上富丞相書》:“曩者陛下即位之初, 寇萊公 為相。”《冷眼觀》第十七回:“ 寇萊公 數短 王文正 ,而 王文正 薦 準 愈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寇萊公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對北宋名臣寇準(961-1023)的尊稱,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身份溯源

“寇”為其姓氏,“萊公”指寇準因功受封的爵位萊國公。北宋景德元年(1004),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抵禦遼軍,促成“澶淵之盟”,戰後因功封爵《宋史·寇準傳》。該爵位制度源于周代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中“公”為最高等級,彰顯其政治地位《中國古代爵位制度考》。

二、文化意象

  1. 忠直象征:宋代文獻多記載其“臨事明敏”“正直敢言”,如勸阻太宗廢太子、澶淵督戰等事迹,樹立了诤臣典範《續資治通鑒長編》。
  2. 文學載體:王禹偁《贈寇萊公》以“文武才全社稷臣”贊其功績,後世詩詞常借“萊公”代指治國能臣《全宋詩·卷六十五》。

三、語義流變

現代《漢語大詞典》釋“萊公”為“特指寇準”,詞條強調其“宋代政治家”屬性及曆史影響力。該稱謂已從具體爵位演變為包含忠貞、智勇等文化特質的符號化表達。

(注:本文核心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第3版第567頁“萊公”詞條,曆史考據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第四十)

網絡擴展解釋

“寇萊公”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寇準的尊稱,因其被封為萊國公而得名。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來源 寇萊公即寇準(961-1023),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他因功被封為萊國公,谥號“忠愍”,故後世多以“寇萊公”或“寇忠愍”尊稱。

二、生平與貢獻

  1. 澶淵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南侵,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至澶州,促成宋遼籤訂“澶淵之盟”,穩定邊境局勢。

  2. 宦海沉浮
    曾兩度拜相,但因剛直性格屢遭排擠,最終被貶至雷州(今廣東雷州)并病逝于此。

  3. 文學成就
    留有《寇忠愍公詩集》三卷,與白居易、張仁願并稱“渭南三賢”。

三、其他語境中的歧義
少數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寇萊公”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代指貪婪之人,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曆史依據,可能與同名文學角色混淆。主流解釋仍以北宋政治家寇準為核心。

建議參考權威曆史文獻(如、6)獲取更準确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拜托寶馬香車卑溼便幕草菅澄水帛刺背擔夫争道打破砂鍋問到底大器晩成燈期點鐘東床坦腹短笠妒母多兇少吉恩雠方本燔器分腥扶丞工商戶光施管說海涵海唑韓侯蔌衡尺合座畫地成牢壞微賤骨将相和接風荊棘載途浸灌九華殿救苦弭災居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陵偪留心綸組邁絕眉尖眼尾眇曼民數平隰晴曛如令桑谷射團石黛摔角縮首卷舌掏腰包跳白果想方香會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