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外之物的意思、分外之物的詳細解釋
分外之物的解釋
非本分應得的財物。《水浒傳》第一一一回:“吾差四個統制官,引一百軍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決不輕恕。”
詞語分解
- 分外的解釋 本分以外我的工作不分分内和分外詳細解釋.本分以外。《三國志·魏志·程昱傳》:“上不責非職之功,下不務分外之賞,吏無兼統之勢,民無二事之役,斯誠為國要道,治亂所由也。”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網絡擴展解釋
“分外之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èn wài zhī wù
- 含義:指不屬于自己名分應得的財物或事物,常與額外收入、非正當所得相關。例如《水浒傳》中提到“但有分外之物,決不輕恕”,強調對非分財物的嚴懲态度。
二、出處與用法
- 出處:
- 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111回,描述搜查非分財物的場景;
- 《前言往行錄·清白監司》中記載“皆有分外之物”,進一步明确其含義。
- 用法:多作主語或賓語,用于描述本分之外的財物或利益,含警示意味。
三、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泛指與自身無關的事物,而“分外之物”更強調“不應得”的邊界感)。
- 辨析:該成語側重道德或規則層面的“非分”,如官員的額外收入、非法所得等。
四、示例與延伸
- 例句:
“他廉潔奉公,從不貪圖半分分外之物。”
- 延伸意義:可引申為對欲望的克制,提醒人們守住本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漢語成語大詞典》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外之物》的意思
《分外之物》是一個成語,意指與正常事物相比特别、特殊的事物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刀”和“犬”,它們分别是“分”和“外”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分外之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四年》這本古代文獻中。它的具體來源和故事已經無法考究。
繁體
《分外之物》的繁體字形為「份外之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分外之物》在古時候的寫法為「份外之物」。
例句
他的才能真是個《分外之物》,在同齡人中獨一無二。
組詞
與《分外之物》相關的組詞有:分外、分外好、分外重要。
近義詞
近義詞有:特别、異常、非凡。
反義詞
反義詞有:普通、平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