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設在水中的一種爆6*炸武器。用以炸毀敵方艦艇或限制其活動。據 明 嘉靖 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武編》一書中的記載,已有“水底雷”這種武器。 ********* 《第二次護法宣言》:“陸地為變兵所據,四面環攻,益以炮壘水雷,進襲不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水雷漢語 快速查詢。
水雷是一種布設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主要用于毀傷敵方艦船或限制其活動。以下從定義、分類、特點、曆史及用途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水雷通過艦船的機械碰撞或非接觸式因素(如磁性、噪音、水壓等)引爆,具有隱蔽性強、威力大、布放簡便的特點。其作用類似于水中的“地雷”,需預先布設,待艦船接近或接觸後觸發。
按布設狀态
按引爆方式
中國明代文獻《武編》(1549年)中已有“水底雷”的記載,被認為是早期水雷的雛形。現代水雷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被廣泛使用,技術不斷升級,逐步加入聲磁聯合引信等智能控制方式。
與深水炸彈不同,水雷無需主動發射,而是依賴預設位置和觸發條件發揮作用。
水雷,是指用于水中爆炸的炸藥裝置。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水雷》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三點水),總共有9個筆畫。
“水雷”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最初指的是一種在水中爆炸的裝置,用于對抗敵艦。後來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水雷在軍事和民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繁體字中,“水雷”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水雷”的方式并沒有明确的規定,不同的文獻中可能有不同的寫法。
1. 海軍使用水雷作為海上防禦的主要武器。
2. 這次行動中,利用水雷摧毀了敵艦。
1. 水雷戰:指海軍采用水雷作為主要武器進行的海上作戰。
2. 水雷艦:指專門用于布雷、排雷和提供水雷戰支援的軍艦。
近義詞包括:海雷、水下炸彈、水下地雷。
反義詞為: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