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帝。《詩·魯頌·閟宮》:“皇皇後帝,皇祖 後稷 。” 鄭玄 箋:“皇皇後帝,謂天也。”《論語·堯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後帝。” 何晏 集解:“皇,大;後,君也。大大君帝,謂天帝也。”《南齊書·高帝紀下》:“皇帝臣 道成 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後帝。”
“皇皇後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皇皇後帝”讀作huáng huáng hòu dì,意為天帝 或至高無上的天,是對“天”的尊稱。其中:
《詩經·魯頌·閟宮》
原文:“皇皇後帝,皇祖後稷。”
鄭玄注:“皇皇後帝,謂天也。”
這裡指周人祭祀時尊天與祖先(後稷)并重。
《論語·堯曰》
記載商湯禱告:“敢昭告于皇皇後帝。”
何晏集解:“大大君帝,謂天帝也。”
表明古代帝王通過祭祀與天帝溝通,彰顯統治合法性。
“皇皇後帝”是古代祭祀、文獻中用于尊稱天帝的固定表達,常見于先秦至漢代的典籍,體現古人對“天”的信仰與禮儀制度。
《皇皇後帝》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尊貴的地位或統治者的尊號。下面将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皇皇後帝》由四個字組成。其中,皇由白部和二畫構成,皇的筆畫數為9;後由彳部和八畫構成,後的筆畫數為4;帝由左西部和13畫構成,帝的筆畫數為9。
《皇皇後帝》最早出自《漢書·刑法志》。在古代,皇後和皇帝作為君主和貴婦的稱謂,代表着尊貴和權力的象征。
《皇皇後帝》的繁體字為《皇皇後帝》。
古時候的皇、後、帝的寫法稍有不同。皇的古字形為“癀”;後的古字形為“豪”;帝的古字形為“弟”。但這些字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基本不用了。
他的父親是這個行業的皇皇後帝,他自然得到了很多機會。
皇帝、皇後、天皇、國後等。
天子、君王、王者、帝王等。
平民、臣子、奴隸、庶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