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勒緊腰帶。 明 袁宏道 《五弟新蔔園居社中作詩嘲之》之二:“鑿地出方空,日費十蠻力……束腹耨青畦,圖租雲母食。” 清 顧紹敏 《龍友王鬥文小飲作歌即送季雅入都》:“何如束腹卧窮巷,卷書細讀聽長松。”
“束腹”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字面、引申及現代應用三個層面理解:
字面解釋
指用繩子或布帶勒緊腰部,最初見于《左傳·成公十年》,強調修身養性的目的。例如,明代袁宏道詩中提到“束腹耨青畦”,即描述勒緊腰帶勞作的情景。
引申含義
後衍生為“嚴格約束自己”,常用于形容自律或克制欲望的行為。
塑形與健康用途
多指女性通過穿戴束腹帶塑造腰腹曲線,尤其在産後恢複中用于減少贅肉。部分束腹衣還能托舉胸部,改善體态舒適度。
文化習俗
某些高山族支系的男性有長期束腹的習俗,通過竹片和麻繩緊束腰腹,以促進胸腿肌肉發育。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醫學建議,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健康類資料。
《束腹》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用帶子或繃帶将腰部固定,以達到塑造腰部線條或縮小腰圍的目的。
《束腹》這個詞由“束”和“腹”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束”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7畫;“腹”字的部首是“肉”,總共有13畫。
《束腹》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為了追求美麗和塑造體形,常常使用束腹法來修飾腰部曲線。因此,“束腹”一詞逐漸形成并延續至今。
《束腹》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束腹」。
在古代漢字中,「束腹」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同朝代和地區的書法風格和字形有所差異。然而,總體而言,「束腹」一詞的基本意義和寫法并未改變。
1. 她每天都穿着束腹帶以便塑造完美的腰線。
2. 張先生決定嘗試束腹以減少腰圍。
與《束腹》相關的組詞有:束縛、束手無策、束帶結發。
近義詞:束縛、綁腰。
反義詞:放松、松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