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俸祿供使用。 宋 陸遊 《上二府論事劄子》:“按 邢珪 生于 涿 易 ,非祖宗涵養之心;仕于僞界,非國家祿使之吏。”
“祿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祿使(lù shǐ)指“給俸祿供使用”,即通過提供官吏的俸祿來維持其職務行為。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的待遇與職責關系。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史籍中,強調官員與朝廷之間的經濟供養關系。例如,陸遊通過“祿使之吏”一詞,暗指邢珪因身份問題不具備正統官吏的合法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陸遊文集等原始文獻。
祿使是漢字詞彙,由“祿”和“使”兩個字組成。祿使在古代的意思是負責管理官職的官員。下面分别來介紹祿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祿(lù)字的部首是示,總筆畫為9;使(shǐ)字的部首是人,總筆畫為8。
祿使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制。祿使是唐朝設立的一個官職,負責管理官員的待遇、福利、俸祿等事務。在繁體字中,祿使的寫法為祿使。
在古時候,祿使的寫法可能和現代略有差别。例如,祿可以寫作祿、錄等形式;使可以寫作士、史等形式。
1. 這位祿使管理官職有方,使得官員們得到了合理的待遇。
2. 祿使不僅要負責發放俸祿,還要整頓官員的品德修養。
祿使可與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語:
1. 祿使台:指祿使辦公的地方。
2. 祿使職責:指祿使的工作職責。
祿使的近義詞是“祿鋪”,指的也是管理官員待遇的官員。反義詞可以是“祿缺”,指的是官員待遇不到位的情況。
以上就是關于祿使的解釋,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