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使的意思、祿使的詳細解釋
祿使的解釋
給俸祿供使用。 宋 陸遊 《上二府論事劄子》:“按 邢珪 生于 涿 易 ,非祖宗涵養之心;仕于僞界,非國家祿使之吏。”
詞語分解
- 祿的解釋 祿 ù 古代官吏的俸給:祿米。祿位(借指官職)。祿蠹(指追求官祿的人)。祿食。俸祿。無功受祿。 福:“兒已薄祿相,幸複得此婦”。 姓。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使的解釋 使 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祿使"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官職、俸祿及差遣有關。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代文獻的記載,其釋義可歸納如下:
祿使 (lù shǐ)
-
指享受俸祿的官吏或差役:
- 該詞常指代那些因擔任特定職務而領取朝廷俸祿的人員。在古代官僚體系中,"祿"指官員的薪俸,"使"可指被差遣辦事的人或官職本身。"祿使"合稱,強調其身份是受祿供職之人。這一用法可見于古代奏疏或職官記載中,用以指代有俸祿的官員或吏員群體。例如,在讨論官員編制或俸祿支出時,可能會提及"祿使"的數量或待遇。
-
指官職、差事及其俸祿:
- 在更廣泛的語境下,"祿使"也可指官職本身及其所附帶的責任與俸祿。它強調職位、職責與相應報酬的結合體。當某人被授予某個"祿使",即意味着他被任命擔任該官職(差使),并享有相應的俸祿。這種用法側重于描述職位與待遇的整體概念。
"祿使"一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其核心意義圍繞受祿供職這一概念展開。它既可以指領取俸祿的官吏或差役,也可以指官職、差事及其俸祿的整體。該詞凸顯了古代職官制度中職務、責任與物質報酬(俸祿)的緊密聯繫。
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之一,收錄古漢語詞彙詳盡):該詞典收錄了"祿使"詞條,釋義為"俸祿與差使。亦指有祿之吏"。其書證引用了《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中的奏疏内容:"祿使有常,差使無度。" 這清晰地體現了該詞指代領取俸祿的官吏以及其職責俸祿的含義。 (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但需注意該詞典為大型紙質工具書,網絡公開完整版不易獲取。權威線上資源如"漢典" (www.zdic.net) 有時會收錄其詞條,但需核實具體條目是否存在)。
- 古代史書與政書(如《續資治通鑒》、《文獻通考》等): 這些典籍在記載職官制度、財政收支或官員奏議時,可能會使用"祿使"一詞來描述官員群體、官職設置或俸祿開支情況。例如上述《續資治通鑒》的引文。研究古代職官和俸祿制度時,這些原始文獻是理解"祿使"具體語境的關鍵依據。 (查找具體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或"國學大師" (www.guoxuedashi.com) 等古籍數據庫嘗試檢索相關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祿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祿使(lù shǐ)指“給俸祿供使用”,即通過提供官吏的俸祿來維持其職務行為。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的待遇與職責關系。
二、詞源與引證
- 出處:宋代陸遊在《上二府論事劄子》中提到:“按邢珪生于涿易,非祖宗涵養之心;仕于僞界,非國家祿使之吏。”此處強調邢珪因在“僞界”(非正統政權)任職,不被視為由國家提供俸祿的官吏。
- 結構分析:
- 祿:指官吏的俸祿,如“高官厚祿”。
- 使:含“使用”“派遣”之意,如“使喚”“使命”。組合後表示“以俸祿供養并任用”。
三、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史籍中,強調官員與朝廷之間的經濟供養關系。例如,陸遊通過“祿使之吏”一詞,暗指邢珪因身份問題不具備正統官吏的合法性。
四、補充說明
- 近義詞:俸給、祿俸。
- 反義詞:無功受祿(指未付出卻獲得俸祿)。
- 文化背景:古代“祿”不僅是經濟待遇,也象征身份與責任,常與“福”“位”等詞關聯,體現對仕途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陸遊文集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鞴液草篆酲解春種次第帝國主義丁子都車剟裒惡少恭莊管業故犯毫心痕撻河豚黃綿襖晦日昏昏沉沉降妖捉怪健馬金狄井眉精疲力竭贶臨攬秀兩社燎疱魯瓢眇丈夫鳴號密伺拿捉内工廿八躔瞥然啓輪青溪小姑磬懸侵曉取道取勝染汙肉眼凡夫三葷五厭三西沈痼生硝涉套時艱世膠霜毛宿眉天翁梯度萬玉謂號享壽鮮盛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