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揚雄 《法言·五百》:“聆聽前世,清視在下,鑑莫近於斯矣。”後多用于書面語,常指仔細注意地聽。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現時正在演說,好些人物都在那裡聆聽法音。” 徐遲 《牡丹》六:“ 魏紫 坐在包廂中,凝視着舞台,聆聽着歌樂,不覺以為所有劇中女主角都是她自己。”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聆聽漢語 快速查詢。
聆聽是一個漢語複合詞,本義指集中注意力傾聽聲響。《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注意地聽;恭敬地聽",強調行為主體的專注态度與謙遜姿态。從詞源結構分析,"聆"字從耳從令,《說文解字》釋作"耳聽曰聆",本指耳朵接收聲波的動作;"聽"在甲骨文中為耳口相承之象,表示用耳聞聲且用心領會。二者組合後構成同義複詞,強化了專注接收語音信息的核心語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的引申義包含三個維度:其一指物理層面的聲音感知,如"聆聽自然界的蟲鳴鳥語";其二喻指虛心接受教誨,常見于"聆聽導師教誨"等尊師重道的語境;其三應用于專業領域特指聲學測量,如《聲學技術手冊》記載的"精密儀器聆聽聲波頻率變化"的專業用法。
與近義詞"傾聽"相比,二者存在顯著差異:"傾聽"強調身體前傾的主動姿态,而"聆聽"更側重内心虔誠的接受狀态。據《漢語近義詞辨析辭典》統計,在正式書面語中"聆聽"的使用頻率比"傾聽"高37%,多用于晚輩對長輩、學生對師長的對話場景。
“聆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íng tīng”,意為集中注意力、認真地聽,通常帶有尊敬或莊重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示例造句:
案考安枕白石生北魏邊梗參疑鈔法宸筆赤草漼錯道岸得所店面鼎言懂眼端公凡毛鲠烈公氣攻瑕指失國君裹脅還神鴻鶱鳳立家禮井底引銀瓶及屬稽證攔門掠虜樂阕靈會淩翥柳毅傳書露酎铓刃漫亂密嚴扭角羚旁録匹婁蒲柳骞衣輕翰侵寇乞師熱火朝天設想士臣司契縚繩天地根聤耳頹宕吳絲狎獵香料面顯切嚣聽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