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的意思、聆聽的詳細解釋
聆聽的解釋
漢 揚雄 《法言·五百》:“聆聽前世,清視在下,鑑莫近於斯矣。”後多用于書面語,常指仔細注意地聽。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現時正在演說,好些人物都在那裡聆聽法音。” 徐遲 《牡丹》六:“ 魏紫 坐在包廂中,凝視着舞台,聆聽着歌樂,不覺以為所有劇中女主角都是她自己。”
詞語分解
- 聆的解釋 聆 í 聽:聆聽。聆取。聆教(刼 )。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聽的解釋 聽 (聽) ī 用耳朵接受聲音:聽力。聽寫。聽覺。聆聽。洗耳恭聽。 順從,接受别人的意見:言聽計從。 任憑,隨:聽任(坣 )。聽憑。聽之任之。 治理;判斷:聽訟(審理案件)。聽政。 量詞,指馬口鐵密封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聆聽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聆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íng tīng”,意為集中注意力、認真地聽,通常帶有尊敬或莊重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1.核心含義
- 專注性:強調聽者全神貫注、用心去聽,而非隨意或被動地接收聲音。例如:“他低頭聆聽母親的教誨”。
- 尊敬感:常用于下對上、晚輩對長輩的場景,如聆聽師長、領導的講話,表達對說話者的尊重。
2.使用場景
- 正式場合:如會議、講座、宗教儀式等莊重場合。例:“代表們聆聽政府工作報告”。
- 文學表達:用于詩歌、散文中增添意境。例:“深夜聆聽雨聲,思緒萬千”。
- 日常敬語:需注意對象,不可對平輩或晚輩使用,否則可能顯得不自然。
3.近義詞辨析
- 傾聽:更強調“用心理解”,對象可以是任何人或抽象事物(如“傾聽民意”),適用範圍更廣。
- 聽見:僅表示聲音的接收,無情感色彩。例:“我聽見了鳥叫”。
- “聆聽”與“傾聽”區别:前者側重尊敬,後者側重共情;前者多用于正式或單向聽取,後者可用于平等交流。
4.注意事項
- 對象限制:不可用于自身(如“請聆聽我的想法”❌),而應說“請傾聽我的想法”✅。
- 語境適配:避免在輕松、隨意的對話中過度使用,可能顯得矯飾。
5.文化延伸
- 古漢語中“聆”本義為“傾聽”,如《說文解字》:“聆,聽也。”後與“聽”組合為複詞,強化語義。
- 佛教文化中,“聆聽”常與佛法傳播相關,如“聆聽佛陀開示”。
示例造句:
- 學生們屏息聆聽院士的學術報告,受益匪淺。
- 在教堂裡,信徒們虔誠地聆聽牧師的布道。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聆聽
聆聽(líng tīng)是一種主動傾聽和專注聽取的行為。它是指用心去聆聽他人說話、音樂、聲音等,以便全神貫注地理解和領悟其中的含義和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聆聽的拆分部首為“耳”和“聿”,其中“耳”部表示與耳朵相關的字義,“聿”部表示傾聽的意思。聆聽的總筆畫數為20。
來源和繁體
“聆聽”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的句子“樂隻君子,聖心勤聆”,意為“(聖人)傾聽樂聲”。繁體字為「聆聽」。
古時候漢字寫法
聆聽在小篆時期的寫法為「聆聽」,隨後改為「聆聽」的簡化形式。在古代文獻中,有時也會見到其他拆分形式,如「耳聆」。
例句
1. 他坐在那裡,聆聽着輕柔的音樂,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
2. 老師耐心地聆聽着學生們的問題,然後給予解答和建議。
組詞
聆賞、聆聽者、聆訊、聆詢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傾聽、聽取、聽聞。
反義詞:忽視、漠視、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