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米煮成的飯。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夜半炊作再餾飯,令四更中熟。下黍飯席上,薄攤令極冷。於黍飯初熟時浸麴;向曉昧旦日未出時,下釀。” 前蜀 貫休 《春晚書山家屋壁》詩之一:“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黍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相關信息可綜合解釋如下:
黍飯(拼音:shǔ fàn)指用黍米煮成的飯。黍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籽實碾成米後稱為黃米,具有黏性,常用于釀酒或制作糕點。
黍米因黏性較強,不僅用于日常飲食,還是古代度量衡的基準之一(如“黍尺”)。現代北方地區仍保留用黍子釀酒或制作黏性食物的習俗。
如需進一步了解黍的種植或文化内涵,可參考《齊民要術》等古籍或農業史相關研究。
黍飯是指用黍米(一種主要作物)制作的飯菜。黍米是一種顆粒較小的谷物,呈圓形或卵形,黃色或淡黃色。
黍飯的部首為米,筆畫數為十一畫。
黍飯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詩歌。黍飯在古代被視為重要的食物之一,常用于祭祀活動以及表達對豐收的感激之情。
黍飯(繁體字)
在古代,黍飯的漢字寫作「黍飯」。
1. 那桌子上的黍飯香氣撲鼻。
2. 吃黍飯是我們傳統的習俗之一。
黍稷、黍秀、黍苗、飯黍、黍米、黍皮
黍米飯、黍粑、黍香飯
米粥、面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