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桑的意思、枯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桑的解釋

老桑樹。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北周 庾信 《枯樹賦》:“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 唐 陸龜蒙 《雜諷》詩之一:“紅蠶緣枯桑,青繭大如甕。”《雲笈七籤》卷三:“ 太上大道君 ……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 元始天尊 下降,授 道君 靈寳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枯桑”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枯桑”字面指老桑樹,特指幹枯或失去生機的桑樹。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蔡邕《飲馬長城窟行》中的詩句“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通過自然景象的凋零暗喻環境變化。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與成語中,“枯桑”常被賦予象征意義,形容事物荒涼、凋敝或失去活力。例如: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繪以下情境:

  1. 自然環境的荒蕪(如秋冬蕭瑟之景);
  2. 社會或生活的衰敗(如戰亂後的村落);
  3. 情感層面的孤寂與滄桑感(常見于古典詩詞)。

四、文獻關聯
該詞頻繁出現在道教典籍與文學作品中,如《雲笈七籤》記載太上大道君“坐于枯桑之下”悟道,賦予其超脫世俗的意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文化背景,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桑》的意思

《枯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枯萎的桑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桑》的部首是木字旁(木字部),包含8個筆畫。

來源

《枯桑》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官·序傳》: “北入海,水出朔漠,泉無江河,土失五谷,民食枯桑 竹枝。” 意思是北方的土地不適合種植五谷,隻能依靠吃枯萎的桑樹和竹子來度日。

繁體

《枯桑》的繁體字為「枯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枯桑》的字形與現在大緻相同。

例句

1. 農田裡的桑樹由于幹旱而變成了幾顆枯桑。

2. 村莊中破敗的房屋下,長滿了枯桑和野草。

組詞

枯葉、萎蔫、幹燥、凋零

近義詞

槁木、腐朽

反義詞

鮮綠、茂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