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鶴上維揚的意思、騎鶴上維揚的詳細解釋
騎鶴上維揚的解釋
同“ 騎鶴上揚州 ”。 宋 孫惟信 《阮郎歸》詞:“許誰騎鶴上 維揚 ,溫柔和醉鄉。”
詞語分解
- 騎鶴的解釋 .謂仙家、道士乘鶴雲遊。 唐 賈島 《遊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将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 清 李調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 維揚的解釋 揚州 的别稱。《書·禹貢》:“ 淮 海惟 揚州 。”惟,通“ 維 ”。後因截取二字以為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淮 海 維揚 ,三千餘裡。” 唐 劉希夷 《江南曲》之五:“潮平見 楚 甸
專業解析
"騎鶴上維揚"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典故性表達,典出南朝梁代殷芸所著《殷芸小說》。該典故本義指世人追求富貴與成仙的雙重欲望,後衍生為對不切實際幻想或貪欲的諷喻。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該短語可拆解為三部分:
- 騎鶴:道教文化中,鶴被視為仙禽,騎鶴象征得道飛升或超脫凡塵,如《列仙傳》記載王子喬乘白鶴駐山巅;
- 維揚:古代揚州别稱,語出《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後因避隋炀帝楊廣諱改"惟"為"維";
- 典故核心:南朝時有四人言志,分别欲為揚州刺史、得千金、騎鶴升仙,最終一人提出"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企圖兼得仕途、財富與仙緣。
現代漢語中該典故多用于兩種語境:
- 批判貪欲:如《中國成語大辭典》釋義"諷刺人妄想同時實現多個互相矛盾的願望";
- 表達理想境界:在詩詞創作中引申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宋代詞人劉克莊曾化用"若教騎鶴揚州去,被服纨箂賦小詩"。
該典故的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347頁及《中國典故大辭典》隋唐篇相關條目,其語義演變反映了中國古代士人階層對物質追求與精神超脫的辯證思考。
網絡擴展解釋
“騎鶴上維揚”是一個古代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信息
- 拼音:qí hè shàng wéi yáng
- 結構:偏正式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或略帶貶義,多用于形容貪婪、不切實際的妄想()。
核心含義
比喻人貪心不足,妄圖同時實現多個難以兼得的目标,如做官、發財、成仙三者集于一身()。
部分資料也引申為“以高傲姿态示人”,但此解釋較少見()。
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宋代孫惟信《阮郎歸》中“許誰騎鶴上維揚,溫柔和醉鄉”()。
- 文化背景:維揚(今江蘇揚州)是古代繁華之地,鶴象征仙逸,“騎鶴”暗含超脫凡俗的願望,但結合現實目标則凸顯矛盾與貪婪。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描述人的貪婪或妄想()。
- 例句:
“他既想功成名就,又渴望富貴長生,簡直是‘騎鶴上維揚’的癡想。”()
關聯詞與擴展
- 同義詞:騎鶴上揚州、貪得無厭()。
- 反義詞:知足常樂、淡泊名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舌子白齋八難蝙蝠衫辨訟冰合彩色影片常祀長圖寵兒丑汙穿徹促熟大眼瞪小眼得雄防肅楓天棗地歌嘯拐帶詭路赫赫揚揚弘邃荒天兼馬接風洗塵禁法枸醬巨巾閜砢羸疾裂石穿雲倫類論力露棚鹵蝦油馬百鹩馬流漫反射民宅摩托甯體煗女會拍拍陪奁偏陬披搭鋪派喬聲怪氣山礬弟駛步石蘿衰薄疏屬四關貪禍掏底徒流五葉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