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腰的意思、叉腰的詳細解釋
叉腰的解釋
[akimbo] 大指與其餘四指分開,按在腰旁
詳細解釋
大指和其餘四指分開,緊按在腰間。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侈謂斂手持脅。今人謂斂手持腰曰叉腰。叉為通詞,侈為别詞。” 吳組缃 《山洪》十二:“﹝ 三官 ﹞一手握着漁叉,一隻手叉腰,站的穩穩的。”
詞語分解
- 叉的解釋 叉 ā 交錯:叉腰。 一頭分歧便于紮取的器具:叉子。 叉 á 擋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輛車叉在路口。 叉 ǎ 分開張開:叉開兩腿。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 腰的解釋 腰 ā 胯上脅下的部分,在身體的中部:腰闆兒。腰杆子。腰背。腰身。腰肢。腰圍。 東西的中段,中間:半山腰。 中間狹小像腰部的地勢:土腰。海腰。 褲、裙等圍在腰上的部分:褲腰。 筆畫數:; 部首:月;
網絡擴展解釋
“叉腰”是一個描述特定身體動作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是雙手或單手的大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按在腰部的姿勢。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動作描述:手肘彎曲,五指張開置于腰間,通常呈現自信、威嚴或放松的狀态。例如唐代李端《胡騰兒》中“反手叉腰如卻月”,形象描繪了這一姿勢的形态。
- 拼音與注音:拼音為chā yāo,注音符號為ㄔㄚ ㄧㄠ。
2.詞源與演變
-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章炳麟《新方言·釋言》提到“叉腰”是“斂手持腰”的通稱,與方言詞“侈”有所關聯。
-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站立時的姿态,常見于文學或口語表達,如吳組缃《山洪》中“一手叉腰,站的穩穩的”。
3.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常用于刻畫人物形象,如表現堅定(“雙手叉腰而立”)、憤怒(“叉腰斥責”)或悠閑(“叉腰遠望”)等情緒。
- 日常表達:口語中可形容準備行動或放松的狀态,例如“他叉着腰站在門口”。
4.相關延伸
- 英語對應詞:譯為akimbo,同樣指雙手叉腰的動作。
- 文化差異:在部分文化中,叉腰可能被視為挑釁或不禮貌,需結合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叉腰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下面為你提供關于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意思
叉腰意思是指兩手交叉放在腰部的姿勢或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叉腰的部首是手(扌)和月,共計7個筆畫。
來源
古代武術中,叉腰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姿勢,被用于展示力量、自信和威嚴。
繁體
在繁體字中,“叉腰” 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叉”在字形中稍有不同,但整體外觀相似。也有些時候使用“叉”來代表“腰”。
例句
他站在那裡,叉腰看着我們。
組詞
叉腰沒有太多的組詞,但可以與其他動作或姿勢形成組合,例如:叉腰挺胸、叉腰站立。
近義詞
叉腰的一些近義詞包括:弓腰、曲腰、拱腰。
反義詞
叉腰的反義詞可以是挺胸、挺腰、直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