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慢傲 ”。
"慢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其含義可從字義拆分和古籍用例兩方面理解:
一、字義解析
慢
《說文解字》釋為"惰也",本義指怠惰、輕忽,引申為态度輕慢、不恭敬。如《禮記·缁衣》:"可敬不可慢。"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慠(同"傲")
《說文解字》:"倨也",指高傲、輕視他人。如《莊子·天地》:"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二、詞義綜合
"慢慠"為同義複合詞,形容待人接物時輕慢高傲、缺乏禮敬的态度。其核心含義包括:
三、古籍用例佐證
《後漢書·文苑傳》:
"(祢衡)慢慠少禮,曹操不能容。"
→ 描述祢衡因态度輕慢高傲觸怒曹操。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顔氏家訓·勉學》:
"世人讀書……或慢慠淩物,以希權貴。"
→ 批評時人讀書後恃才傲物、欺淩他人。
來源: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中華書局,1993年)
四、近義詞辨析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權威參考延伸
“慢慠”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àn ào,其含義與“慢傲”相同,指代一種傲慢、不恭敬的态度。以下是具體解析:
組合後,“慢慠”整體強調言行或态度上的傲慢與無禮,屬于并列結構的複合詞,兩字意義相近,強化貶義色彩。
拜洗百丈竿頭報録人伯琴差不點鄽邸常識攙話接舌崇福除殘去穢翠微點金店友第二把交椅地子翻把賬沸脣風裡楊花豐整幹渣渣光觌刮鏽庋掌駭疑函商荷擔橫索宏邈紅盤鴻悆渾話嚼牙錦浄境敬上愛下驚痛精新淨月潭錦片前程流官綠鬓朱顔摹畫器賞冗将塞邑僧納盛高審識師子吼守位樹敵水沖說述湯餅局王夏溫水五言律詳刑寺先意承顔隙大牆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