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束書的帶。 唐 李白 《題江夏修靜寺》詩:“書帶留青草,琴堂幂素塵。” 唐 皎然 《哭吳縣房聳明府》詩:“書帶變芳草,履痕移緑錢。”參見“ 書帶草 ”。
(2).猶書紳。 唐 白居易 《叙德書情四十韻》:“佩德潛書帶,銘仁闇勒肌。”參見“ 書紳 ”。
“書帶”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束書的帶子
指古代用于捆紮書籍的帶子,屬于實物用途。例如:
銘記教誨(引申義)
取“書紳”之意,指将重要言論或道德訓誡銘記于心(“紳”為古人衣帶,常書寫格言)。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背景或植物别名,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植物學資料。
《書帶》通常指代一種用來系住書、筆記本或者其他紙制品的帶子。它具有柔軟、易于彎曲的特點,可以被束縛或系在一起,以便于攜帶和存放書籍
《書帶》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書和帶。
其中,書部分的部首是言,總計有8個筆畫。
而帶部分的部首是巾,總計有5個筆畫。
《書帶》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古代文獻《莊子·秋水》中:“蜩之鳴也,出納於澤之蒲;上飛傷於環之翰;中規、下方、彷徉於㷒之波。”這裡的“環之翰”即指代《書帶》。
《書帶》的繁體字是「書帶」,其中「書」是「書」的繁體字,「帶」是「帶」的繁體字。
古代的《書帶》通常寫作「書帶」,其中「書」和現代的「書」寫法略有不同,「帶」與現代的「帶」寫法相同。
1. 我用一根紅色的《書帶》将這本書綁起來。
2. 他把筆記本放進一個《書帶》才能方便攜帶。
1. 書帶環:一種帶有環狀裝飾的書帶。
2. 書帶飾:用于裝飾書帶的飾品。
1. 書籤
2. 包裹
3. 纏繞
1. 書脫
2. 解開
3. 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