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台的意思、均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台的解釋

夏 代監獄的别名。 漢 蔡邕 《獨斷》:“四代獄之别名: 唐 虞 曰士官,《史記》曰 臯陶 為理,《尚書》曰 臯陶 作士; 夏 曰均臺; 周 曰囹圄; 漢 曰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均台(jūn tá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古語詞,主要含義如下:

一、本義與曆史背景

均台最初指夏朝監獄的名稱,即“夏台”。據傳為夏桀囚禁商湯之地,後成為監獄的代稱。該詞承載了中國早期司法與刑罰制度的印記,反映了上古時期國家機器的運作方式。《史記·夏本紀》載“乃召湯而囚之夏台”,印證了其作為拘禁場所的原始功能。

二、詞義演變與文化延伸

  1. 刑罰象征

    因夏台的特殊性質,“均台”逐漸引申為司法權柄的象征。如《漢書》注疏中提及“均台”暗含“執掌刑律”之意,體現古代“刑獄合一”的制度特征。

  2. 地理指代

    部分文獻中“均台”亦為地名,即今河南禹州境内的“鈞台”,相傳是夏啟舉行諸侯盟會的場所(《左傳·昭公四年》),此處“鈞”與“均”通假,故有“鈞台之享”的典故。

三、權威工具書釋義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邊界

現代漢語中“均台”已非常用詞,多見于研究夏商周制度或古文獻注釋領域。需注意其與“鈞台”(地名)的異形關系,避免混淆。當代權威辭書均未收錄“均台”的其他引申義項,其核心語義仍圍繞上古刑獄制度展開。


參考來源:

  1. 《史記·夏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書·刑法志》顔師古注
  3. 《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2卷
  5.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均台”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判斷:

一、作為夏代監獄的别名(主流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夏朝時期對監獄的稱呼,屬于古代刑罰制度的專有名詞。

  2. 文獻依據
    漢代蔡邕《獨斷》記載:“四代獄之别名:唐虞曰士官,夏曰均台,周曰囹圄,漢曰獄。”說明不同朝代對監獄的稱謂演變。

  3. 字義解析

    • “均”在古漢語中有“調和”“平衡”之意,可能與刑罰公平性相關。
    • “台”指官署或建築,此處代指關押場所。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含義(較少見)

  1. 現代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平等相待,不偏袒”,由“均”(平等)和“台”(官署台階)組合引申而來。

  2. 使用差異
    這一用法缺乏明确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對古語的重新诠釋,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安厝賓鳥長足呈卷吃不準代食丹石道魁打野鴨子東司費盡心機鬼錢鬼事黃目尊忽闆胡簏虎子匠氏角球浄壹旌甄救焚投薪積信開霁括次立節臨當另院隆烈寠乏冒號抹零遷殂颀大七九青堂城青田石瓊州海峽齊瑟行人才庫删削試辦市重獅子收買手題書方素脩添墳條分縷析透碧空荼棘罔已溫柔鄉誣枉賢祠仙輀相忘鱗襲常邪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