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秋日。 唐 李商隱 《所居》詩:“水風醒酒病,霜日曝衣輕。” 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裡繡旗紅。” 宋 陸遊 《别曾學士》詩:“騎氣動原隰,霜日明山川。”
“霜日”是漢語詞彙,常用于古典詩詞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霜日指秋季,尤指晴朗、有霜的秋日,常用來表現秋高氣爽的意境。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詞,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詩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單詞乎)中的例句分析。
霜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表示在寒冷的季節裡,天氣酷寒,有霜出現的日子。通常指冬季的寒冷天氣。
霜日的部首是雨(yu),筆畫數為9。
霜日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霜”和“日”。其中,“霜”指代在低溫下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結而成的白色結晶物,常見于寒冷的天氣中。而“日”則代表太陽。
霜日的繁體是「霜日」。
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的是象形文字。關于霜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已經很少見,但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相關描述。
1. 寒冷的冬日,大地上覆蓋着一層薄薄的霜日,給人一種冰冷而美麗的感覺。
2. 這個城市的冬天氣溫驟降,寒風刺骨,每天都是霜日。
1. 霜天:指天氣非常寒冷,有霜結成的天氣。
2. 日落霜天:指太陽落山時,天空霜結的寒冷天氣,也用來形容太陽落山或某事的終結。
3. 霜寒:指天氣極其寒冷。
4. 霜凍:指霜和凍結的狀态。
1. 冰天:指天氣非常寒冷,如冰霜覆蓋。
2. 寒冷:指溫度極低,使人感到冷。
3. 冷冽:指天氣嚴寒,寒氣逼人。
夏日:指夏季的炎熱天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