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心的意思、當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心的解釋

(1) [beware of;be careful]∶注意,留心

當心小麥

(2) [in the midmost]∶指人的胸口部,泛指正中間

詳細解釋

(1).謂與心胸齊平。《禮記·曲禮下》:“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 孔穎達 疏:“奉之者謂仰手當心奉持其物。” 唐 元稹 《鎮圭賦》:“是以聖後矜持,庶竂瞻重。安八荒於術内,故捧必當心;握萬務於掌中,故天不盈拱。”

(2).指正當心髒的地方;胸部的正中。《莊子·達生》:“夫忿滀之氣……不上不下,中身當心,則為病。”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 政和 後,道士有賜玉方符者,其次則金方符……結於當心,每齋醮則服之。”《紅樓夢》第八六回:“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着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擡起,這才心身俱正。”

(3).泛指正中間。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 唐 羅隱 《牡丹》詩:“豔多煙重欲開難,紅蕊當心一抹檀。” 丁玲 《法網》:“他站在街當心,頭有些發暈,一大片黑暗壓了下來。”

(4).留心;留意。《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這小二在家裡小心謹慎,燒香掃地,件件當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四回:“他的條陳撫臺自然要格外當心去看。”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黃 父﹞得意地抱着孫兒,好像走不慣這狹斜的樓梯,一步步當心地下來。”

(5).指關心。 洪深 《包得行》第二幕:“此刻你在軍隊裡,怕就沒有人這麼當心你了吧。”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六章:“一般受政治不良之害的人們,隻曉得讨厭政治,卻對政治并不當心。”

符合心意。 宋 無名氏 《朝野遺紀》:“方 嶽飛 獄具,一日 檜 獨居書室……若有思者。 王氏 窺見笑曰:‘老漢何一無決耶?捉虎易,放虎難也。’ 檜 掣然當心,緻片紙付入獄。”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 王充 ﹞不可謂非特立之士也……特其偏愎自是,放言不倫,稍不當心,上聖大賢,鹹在訶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當心”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層面:

  1. 動詞性語義(警惕、注意)

    指集中注意力以防範潛在危險,常見于日常交際場景。例如:“雨天路滑,當心腳下。”《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提高警覺,避免疏忽或意外”。這一用法源自古代“當”的“承擔”義與“心”的思維器官義結合,引申為對重要事務的專注态度。

  2. 形容詞性語義(在意、關切)

    《漢語大詞典》收錄其“放在心上,鄭重對待”的引申義,如:“他素來當心子女教育,從不懈怠。”此義項強調主體對特定事物的持續關注,多用于評價性語境,常見于北方方言區。

  3. 古義項(身體部位指代)

    據《古代漢語詞典》考證,唐宋文獻中“當心”可特指“胸口正中位置”,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此處既描述彈奏動作的着力點,也暗含情感傾注的文學意象。該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僅存于詩歌等文學文本。

上述釋義體系覆蓋了“當心”從具體行為指導到抽象心理狀态的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時發展中的多維度拓展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當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警示提醒() 作為動詞時,表示提醒對方小心、注意。例如:“走路要當心”“過馬路當心車輛”,常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等場景。

  2. 身體部位指向() 原指胸部正中央的位置,後引申為物體的正中間。如《莊子·達生》中“中身當心”,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均為此意。

二、詞源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

  1. 現代日常用語() 多用于安全提示,如“當心路滑”“當心觸電”。英語對應表達為“beware of”或“be careful”。
  2. 文學與方言() 方言中保留“正中間”含義(如“桌子當心”),古詩文則兼具本義與引申義。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警示用法:“金秋十月慶國慶,外出遊玩要當心。”()
  2. 空間指向:“鎮圭賦中,捧必當心。”()
  3. 英語對照:“Be careful when crossing the road.”()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方言用例,可參考《禮記》《莊子》及方言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剌吉擺格襃善保攝飽餍辨離逼綽賓遠補白促中大會垓典故第秩都廣敦琢肥利風軌風馬雲車富貴顯榮福海富漢扢揚畫界鬟簪宦族花堂賈生睫毛進攘寄生蟲糾縛疾迅潏露舉烽楷式擂磚靈雨隨車柳谷鬘花曼鬋釀采凄冷缺喪曲節繞口忍丑濡化勝侶時義誰數説短道長輸嘴鐵壁銅牆帖括提胡蘆讬故外女仙圃險幸諧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