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勵志;銳意。 清 李漁 《慎鸾交·久要》:“待我礪志青雲,立身廊廟,做些顯親揚名的大事出來。”
“砺志”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核心含義
“砺志”意為“磨砺意志”,強調通過自我砥砺來堅定志向。該詞出自清代李漁《慎鸾交·久要》:“待我砺志青雲,立身廊廟,做些顯親揚名的大事出來。”。其中“砺”指磨刀石(粗者為砺,細者為砥),引申為“磨煉”;“志”即志向、意志。
近義詞與用法
與“勵志”相近,但更側重意志的錘煉過程,如“銳意進取”“奮發向上”。
姓名學寓意
作為名字時,“砺志”寓意“積極進取、意志堅定”,象征通過磨煉實現遠大目标。
特殊領域用法
在ACGN(動畫、漫畫、遊戲等)文化中,部分群體将其戲稱為“劇情粗糙但強行強調勵志”的作品類型,但此用法屬非正式引申義。
“砺志”以“磨砺”為核心,強調意志的鍛煉過程,既可用于文學表達,也常見于姓名或特定文化場景。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參考古典文獻或現代語境中的拓展釋義。
砺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磨砺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石(石頭)和心(人的心髒),石象征着堅固、堅定,心象征着内心、意志。砺志可以理解為在心中磨砺、修煉自己的志向和抱負。
砺字的來源和進化演變很有趣。在古時候的骨刻、金文中,砺字的寫法是砥和梨組合而成,砥表示磨刀石,梨表示鋒利的刃。後來演變到篆書時期,砺字的形态變化為砥和參組合而成,參表示鋒利的矛。再後來,砺字在隸書時期,形态變化為砥和石組合而成,之後固定下來,成為現代砺字的形狀。
在繁體字中,砺字保留了其獨特的形态,并且依然是石和心的組合。繁體字的砺字在台灣和香港等地依然廣泛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砺字的變體有很多。例如,在金文中,砺字的形态為三點和山組合而成。在篆書中,砺字由石和參組合而成。在隸書中,砺字的形态變為石和享組合而成。
下面是一些關于砺志的例句:
一些與砺志相關的詞語包括努力、奮鬥、志向、勤奮等。這些詞語都和砺志一樣,表達了一個人在實現自己抱負和理想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堅定。
與砺志的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放縱、懶散、放任等,這些詞語表示一個人在實現抱負和理想過程中放任自己、缺乏堅持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