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州郡的年終上計和貢獻方物。《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傳 淵 首 洛陽 ”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載中領軍 夏侯獻 表曰:“ 公孫淵 昔年敢違王命,廢絶計貢者,實挾兩端。既恃阻險,又怙 孫權 。故敢跋扈,恣睢海外。”
(2).指州郡隨年終上計貢舉的人材。 唐 薛登 《請選舉擇賢才疏》:“故計貢之賢愚,即州将之榮辱;穢行之彰露,亦鄉人之厚顔。”參見“ 計偕 ”。
“計貢”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州郡的年終上計與貢獻方物
指古代地方州郡在年終時向朝廷彙報政績(即“上計”),并進獻當地特産或財物。這一制度體現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及賦稅征收方式。
州郡隨上計貢舉的人才
指地方官員借年終彙報之機,向朝廷推薦選拔人才。例如唐代薛登在《請選舉擇賢才疏》中提到“計貢之賢愚,即州将之榮辱”,說明人才舉薦與地方官員的政績挂鈎。
“計貢”是古代政治與人才制度結合的産物,既包含地方對中央的經濟義務,也涉及人才選拔機制。其具體實施方式因朝代而異,但核心均圍繞中央集權與地方治理展開。
《計貢》是一個表示計算貢品的詞語。其中,“計”意為計算,計數;“貢”意為獻供,貢獻。
《計貢》的拆分部首分别為“言”和“貝”,筆畫總共為11畫。
《計貢》是古代漢字詞彙,經常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繁體字為「計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漢字《計貢》的古時候寫法為「計貢」。
1. 在古代,人們常常需要《計貢》來記錄農作物的收成。
2. 曆史上,各個國家向王朝進貢的物品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計貢》程式。
計劃、貢品、計算、貢獻、計策
計量、核算、計數、統計
浪費、揮霍、損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