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偏激。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 霍善斯坦因 (WilhelmHausenstein)批評她( 珂勒惠支 )中期的作品,以為雖然間有鼓動的男性的版畫,暴力的恐吓,但在根本上,是和頗深的生活相聯繫,形式也出于頗激的糾葛的,所以那形式,是緊握着世事的形相。”
“頗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pō jī,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言辭或行為過于激烈、偏激,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典及魯迅作品分析。
頗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頗」和「激」。
「頗」這個字是一個獨體字,它的部首是「頁」,在字形上由左右兩部分組成,上面是「頁」,表示書頁的意思,下面是「巴」,表示突起的意思。這個字原本的含義是指把東西疊置起來,或東西的上邊多出來一塊。在現在的用法中,「頗」表示偏向一個方向。
「激」這個字是由「水」和「犬」組成的。左邊的「水」是表示水的意思,而右邊的「犬」是表示狗的意思。這個字的原始含義是表示狗跳進水中,引申為激動的意思。
「頗激」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用來形容人的情緒或行為激動、急躁、激烈。在現代語言中,「頗激」多用來描述某個事件或言論引起的強烈反應。
在繁體字中,「頗激」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頗激」沒有特别的變體,其字形和現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使用「頗激」的例句:
與「頗激」相關的詞彙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