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洗的意思、受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洗的解釋

[be baptized;receive baptism] 接受洗禮成為*********徒

詳細解釋

*********徒接受洗禮。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老實人将它的落水認作受洗,以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實在是大錯而特錯的事。” 沉從文 《阿麗思中國遊記》第一章:“她還在信尾上籤了自己受洗時的教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受洗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等教派)中的一種宗教儀式,指通過接受洗禮正式成為信徒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受洗(拼音:shòu xǐ)意為“接受洗禮”,是信徒公開表明對基督信仰的儀式,象征洗去原罪、獲得重生。該詞源自《聖經》馬可福音16:16的記載:“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

  2. 宗教含義

    • 象征與基督的聯合:通過受洗,信徒表明自己願意“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複活”,歸入基督的生命(羅馬書6:3-4)。
    • 信仰的公開宣告:代表個人對基督教義的認同,并承諾脫離世俗價值觀。
  3. 儀式形式
    常見方式包括:

    • 點水禮:神職人員用聖水滴在受洗者額頭(多見于天主教、東正教);
    • 浸水禮:全身浸入水中,象征徹底潔淨(常見于新教浸信會)。
  4. 擴展信息
    受洗者通常需先完成教義學習(如慕道班),儀式後正式成為教會成員。部分教派認為嬰兒受洗有效,但多數要求成年後自願接受。

語言參考:法語中稱為“recevoir le baptême”,德語為“taufen”。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受洗

受洗,在漢語中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有着宗教和文化的含義,通常指的是接受洗禮的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受洗》的部首為“⺼”和“汁”,其中“⺼”表示肉,而“汁”則表示水。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受洗》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儀式。洗禮在許多宗教中都是一種重要的儀式,可以賜予人們新生和宗教身份。因此,“受洗”一詞在漢語中逐漸流行開來。

繁體

在繁體字中,受洗的寫法為「受洗」,部首和筆畫都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受洗的表示稍有差異。其中,“受”字的寫法為“又”,而“洗”字的寫法為“江”。因此,“受洗”在古代寫作“又江”。這種寫法在漢字演變過程中逐漸改變,最終形成了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這個星期天,我将在教堂裡受洗成為一名*********徒。

2. 他對于受洗這一宗教儀式充滿了期待。

組詞

受洗後的*********徒、受洗池、接受受洗、受洗布道會

近義詞

接受洗禮、領受洗禮

反義詞

未受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